国 茹/文
编者按:以发掘、研究中国革命历史上“干部南下”这一重要战略行动史料为神圣使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入川干部史料研究会”。近年,在许多南下老革命已作古的情况下,争分夺秒,踏着父辈当年进军大西南的足迹,开展“四川全域寻访”活动。在巴山蜀水抢救性收集整理父辈们被尘封的故事,用艰辛和汗水向世人展现南下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在中共四川省委老干部局领导的重视、协调和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关心支持配合下,最近, 南下入川干部史料研究会会长范文带领研究会吉晓江、董志民、张玉凤、高文、龚新杰等一行六人赴内江采访,让我们一道随采访组走进内江。
中共内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苟世斌(左六)、中共内江市委老干部副局长孔霞(右五)、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冯平(右三)、中共内江市委老干部局保健科科长朱远志(左一)、红军后代联谊会内江分会会长陈新民(左五)、联谊会何晋章(左二)
四川内江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素有“红色沃土”之称,长期传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近年先后投入近亿元整修包括南下在内的烈士纪念设施,对东乡农民运动旧址、双才烈士陵园等采用"修旧如旧"原则修复,增设数字化监测平台提升保护水平。
他们还联合重庆江津等地开展“川渝携手祭英烈”活动,组织川南渝西儿童参与红色研学线路,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推出革命志士故里游、“三线建设”工业体验游等精品线路; 创作《范长江》《一路向前》等话剧影视作品,《地火》入选央视献礼片单;开发烙画蒲扇等红色文创等。通过资源活化、教育浸润、产业联动三维发力,实现红色文化从静态保护到动态传承的跨越,为革命老区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上月下旬,南下入川干部史料研究会一行专程赴内江与中共内江市委老干部局、党史办座谈、采访、学习和交流活动。
座谈时,中共内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苟世斌出席主持,参加座谈会的有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孔霞、中共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冯平、红军后代联谊会内江分会会长陈新民和红军后代代表何晋章。
苟世斌局长以热情真挚的欢迎词拉开座谈会序幕,同时也表达了对座谈会交流成果的期待。接着范文会长借助“南下——1949”为主题制作的PPT,详细阐述了《父辈的南下》第一辑从编撰,到深入各地收集资料,再到最终成书的过程。她讲述着书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南下故事,包括内江同样留存着的众多南下干部的足迹与珍贵回忆。
在座的领导们观看后,感到十分震憾与感慨,苟世斌局长表示:“看完这些,我深受感动,这些南下先辈的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传承红色血脉,赓续革命精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接续奋斗。”
范文会长介绍“南下——1949”为主题制作的PPT,
座谈会气氛热烈,大家沉浸在友好互动的分享中。范文会长还向中共内江市委老干局赠送《父辈的南下》第一辑纪念图集,副会长吉晓江向老干局捐赠《父辈的南下》第二辑上下册(样书),合影留下难忘的瞬间。
研究会会长范文向中共内江市委老干局赠送《父辈的南下》第一辑纪念图集
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冯平(中)向研究会赠送书籍
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冯平赞叹地说,《父辈的南下》第一辑,能够做成这样庞大的史册,在对历史的还原和记录上做了很多工作。我翻阅了这本书,作为从事史志和地方志研究的专业人员,不仅是南下历史知识的补充,更是增强了抢救性挖掘和保护史料的责任意识。
中共内江市委老干部局和红军后代联谊会内江分会相关同志全程陪同采访。
在内江接受采访的有刘庭素、唐溪、段有朋、王玉峰四位老革命。七十六年前,他们是百万南下大军中的年轻战士,今天他们是健在的受人尊敬的南下老革命。他们的革命经历、南下入川、奉献终生的故事,看似平凡又普通,实则处处体现了“大忠、大爱、大孝、大义”的精神。
采访南下老革命刘庭素(中)
九十六岁的老革命刘庭素,是河南省汝州市人。1949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8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7月至1950年1月,在南京二野军大任学员,1987年10月离休。刘庭素老革命身上集中体现了忠于党,勤于学习、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南下精神,可敬可佩!
唐溪在非洲
九十二岁的老革命唐溪,是江苏省盐城市人。1949年3月参军,在第三野战军28军,参加渡江战役、上海战役。1980年至1984年在马里共和国上卡拉制糖联合企业工作,任供销处长,1993年离休。老革命唐溪爱憎分明,立场坚定。转战南北,矢志不移。服从命令,兢兢业业。这就是南下父辈们共有的优秀品质,可歌可泣!
采访南下老革命段有朋(中)并采集珍贵手印
九十五岁的老革命段有朋,是河南省周口市单城人,1948年段有朋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53师,1949年进军解放大西南后进入西藏解放昌都,对工作不计名利,赢得了人们的珍重和爱戴,可赞可叹!
采访南下老革命王玉峰(中)并采集珍贵手印
九十三岁的老革命王玉峰,1930年出生,山西沁县人,1949年8月参加革命,1950年3月南下入川在安岳县县办公室工作,后调县妇联任妇联主任。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李庆芳,1928年出生,山西沁县人,1942年参加革命,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0月南下入川参加接管安岳县,先后任中共安岳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武装部部长、公安局局长、检察院检察长。
采访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龚逢春之女龚文华(中)、龚逢春之孙龚新杰
此次内江之行,还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龚逢春老革命之女、南下老革命内江市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郭思明之妻龚文华和内江红后艺术团团长、南下后代陈新民和老革命安新礼之女安勤。他们均对各自父辈的革命生涯如数家珍,用一个个鲜活故事勾勒出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龚文华抚摸着父亲遗留的泛黄日记,声音里带着温度:“父亲总说,革命不是一个人的事,是无数双手托起的信仰。” 那些记录着战地医疗、土改动员的字迹,至今仍在诉说着川陕革命根据地初创时的艰辛。
而陈新民展示着父亲随刘邓大军南下的珍贵照片,眼中满是自豪:“父亲常讲,从太行山到沱江畔,每一步都是对‘为人民服务’的践行。” 两位红二代的讲述,不仅是对父辈荣光的追忆,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那个激情燃烧岁月的大门,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采访南下老革命安新礼之女安勤(左四)
每一个老革命都是一段红色的历史,每一回采访都是一次灵魂的升华。
内江采访还有许多给予我们采访提供帮助的单位和爱心人士。在此,研究会特像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敬意!
内江采访和座谈会取得圆满成功。采访组深深感受到了来自中共内江市委老干局和市委史志和地方志研究中心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关爱,也得到内江红后联谊会友情帮助,由衷地感谢为南下入川干部史料研究会所做的一切!
研究会志愿者完成采访任务离开内江
正如研究会副会长吉晓江所言:“采访人员团结合作,不顾高温和暴雨,圆满完成采访任务。采访中我们常常为前辈们的无私奉献、流血牺牲而热泪盈眶,也为后代们深情支持而感动。虽然我们也都老了,但我们都是共产党的孩子,血脉相同。前辈是战友,后代一家亲。希望更多的南下后代投入研究会工作,无论在物力、财力、精力上贡献哪怕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