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平时聊起古代皇帝,脑子里是不是总先冒出些要么雄才大略但也杀伐果断的,要么就是昏庸无道让人叹气的?但你知道吗,历史上还真有几位皇帝,好得特别实在,实在到后来想找点由头黑他们都难。今天就跟大伙儿念叨念叨这四位,看看你心里最佩服的是哪一个。
先说说汉文帝吧,就是刘邦的四儿子刘恒。这人啊,身上一点皇帝的架子都没有。你想啊,那会儿刚打完天下没多久,国家穷得叮当响,他自己穿的龙袍,领口袖口都磨得发亮了,还舍不得换。有回底下人说要修个露台,算算得花一百斤金子,他一听就摆手,说这钱够十户人家过一辈子了,修那玩意儿干啥?就这么硬生生给搁下了。
不光对自己抠,对老百姓是真上心。种地的税,他一减再减,最后干脆全免了;家里穷得娶不起媳妇、嫁不出女儿的,官府还会给补贴。有回他去地方视察,看到老农在地里弯腰插秧,太阳晒得脊背黝黑,他愣是蹲在田埂上跟人聊了半个时辰,临走时还让随从把带来的干粮分给大伙儿。你说这样的皇帝,谁能挑出大毛病来?
再来讲讲宋仁宗赵祯,这位可是出了名的好脾气。有回吃饭,他吃到个沙子,牙硌得生疼,却赶紧摆手不让旁边太监声张,还小声说:“千万别让御厨知道,不然他们该受罚了。” 就这体谅人的劲儿,一般人都做不到。
他当皇帝那阵子,大臣们说话都敢敞开了说。包拯你知道吧,就是那个黑脸包青天,有回跟仁宗争一件事,说得激动了,唾沫星子都溅到皇帝脸上,仁宗也不恼,擦擦脸接着听。后来有人统计,北宋那时候的老百姓,日子过得是真踏实,物价稳定,街头巷尾的小买卖热闹得很,就连晚上都有夜市,这点在古代可不容易。
还有个明孝宗朱祐樘,这人的经历有点坎坷,小时候在宫里受了不少委屈,可当了皇帝之后,一点没学那些坏毛病。最让人佩服的是,他一辈子就娶了张皇后一个人,后宫里干干净净的,不像别的皇帝三宫六院。
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来批阅奏折,有时候忙到半夜,太监劝他歇会儿,他总说:“大臣们写这些折子不容易,得赶紧看完给人家回话。” 有回他得了风寒,咳得直不起腰,还是挣扎着把当天的奏章处理完才肯躺下。就这么着,明朝在他手里头,慢慢从之前的混乱里缓过劲儿来,朝堂上的风气也正了不少。
最后这位是汉宣帝刘询,可能有人对他不太熟,他是汉武帝的曾孙,小时候在民间长大,吃过不少苦。正因为这样,他特别知道老百姓难在哪儿。当了皇帝之后,他总爱派身边人微服私访,看看地方官是不是真的在为百姓办事。
有回听说某个地方闹饥荒,他连夜让人调粮食过去,还特意嘱咐,路上千万别克扣,到了地方要亲眼看着老百姓分到手里。他还立下规矩,地方官要是干得好,能让百姓日子好起来,就给重赏;要是敢欺压百姓,查出来绝不轻饶。那时候的老百姓,提起汉宣帝,都说这是个能体谅民间疾苦的好皇帝。
其实啊,评价一个皇帝好不好,真不用看他建了多少宫殿,打了多少胜仗。就看他心里有没有装着老百姓,能不能让手下人踏踏实实做事,让大家伙儿能吃饱穿暖,睡个安稳觉。这四位皇帝,虽说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但都做到了这一点。
你要是问我最佩服谁,我可能会选宋仁宗吧,毕竟能做到对谁都温和有礼,还能听得进不同意见,这股子胸襟,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当然了,每个人心里的秤都不一样,说不定你有别的想法呢?
要是觉得我说得有点道理,不妨动动发财的小手点个赞、加个关注,说不定能沾点这些好皇帝带来的福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