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是中国抗日第一人,为北平解放立下大功,病重仍请求到朝鲜参战
创始人
2025-09-22 13:03:25
0

1946年深秋,马占山的苦思与选择

1946年深秋,曾在1931年率部打响抗日第一枪的“中国抗日第一人”马占山,坐在南京“国防部招待所”内,凝视着墙上那幅熟悉的东三省地图,神情复杂。面对眼前的地图,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曾经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的画面,往事如潮水般涌来,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那时,马占山已阔别东北长达13年之久。这13年间,故乡的情景多次出现在他的梦中,早已成为心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日本投降的那一刻,他曾怀抱希望,期待着能够重返家乡,恢复昔日的荣光。然而,这份希望刚刚萌芽,内战的爆发却让他陷入了无尽的失望。

令他更加痛苦的是,在国民党向解放区全面进攻的关键战役——攻占张家口的战斗中,他曾经指挥的“东北挺进军”中的两个骑兵旅也在其中。尽管当时他并未亲自站在前线指挥,但他一直支持国共合作,且在抗战期间,曾多次得到共产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现在,他却感到无颜面对全国进步的舆论和人民。

更让他陷入两难选择的是,蒋介石在“战胜”的余威下,将他召回京城,任命他为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要求他带领部队返回东北,迅速收编胡匪,建立新的反共战场。对于一个深爱故土、渴望复兴家乡的老军人来说,这样的机会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然而,这一切都伴随着战火的重燃和家乡的灾难,让马占山在决定前进还是后退的时刻,充满了内心的挣扎。

矛盾的抉择与未尽的责任

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马占山最终作出了一个让自己都感到痛苦的决定:他不会直接拒绝蒋介石的命令,但以“养病”为由推脱了上任的请求。这意味着他虽然表面上保留了职务,但实际上已经无法再亲自带领部队。他将指挥权交给了傅作义,自己则名义上“养病”,回到北平。

然而,随着蒋介石的不断催促,马占山终于在半年后决定踏上重返东北的旅程。东北行辕的领导人,包括熊式辉等人,原本认为马占山的到来会引发大量胡匪投降,从而增加“国军”的力量,特地在沈阳市广场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大会”。然而,马占山的到来并未如预期般激起波澜,他并未携带骑兵部队,也未进行激昂的演讲,甚至连长春的“东北挺进军”司令职务都未履行。最终,他再次以养病为由,悄然回到北平。

沧海桑田与历史的呼唤

此后,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以马占山的名义,继续收编胡匪,并开展所谓的策反活动。然而,正如马占山早已预料的那样,这些手段并未奏效。辽沈战役的爆发,彻底摧毁了关外“国军”的力量,紧接着,平津战役也拉开了帷幕。

1948年冬,人民解放战争的洪流逼近北平,马占山此时正隐居在北平地安门内的米粮库胡同。由于他曾经的部队中,有大量兵力仍听他指挥,且与傅作义、邓宝珊等人早在抗战时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马占山成为了共产党争取和平解放北平的重要人物。

共产党方面通过新华社广播和地下党组织,向马占山发出了忠告与劝告,希望他能够认清时局,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和平解放北平出力。马占山最终回应了人民的召唤,明确表示愿意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奔走。

抉择的时刻:历史使命的承担

尽管马占山的风湿病已然发作,腰背剧痛几乎无法忍受,他依旧坚持与傅作义进行会谈,劝说他放弃顽抗,选择与共产党谈判。傅作义当时仍有三种方案:继续顽抗、撤往南方、或乘飞机远走。马占山断然否定了这些方案,坚信北平是古都,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能因为战争而毁灭,唯一可行的就是与共产党谈判。

马占山的坚定立场打动了傅作义,他决定采纳马占山的建议,开始积极寻求和平解放北平的可能。几天后,邓宝珊出城与解放军接头,成功推动了北平和平解放的进程。这一历史性的转折,离不开马占山的努力与智慧。

最后的岁月:风烛残年与心中未了的使命

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了。九个月后,北平成为了新中国的首都。然而,为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的马占山,却没有因为这一切而自诩功臣。仅仅两天后,他便依照解放军北平市警备司令部的通告,前往“流散军人处理委员会”登记。

随着解放军入城并信守承诺,傅作义等起义官兵得到了真诚的善待,这让马占山深受感动。他感叹道:“现在的中国,才是走上了正道,社会安定,百业兴旺,真是好啊!”

尽管年事已高,病魔缠身,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马占山仍然写信请求参战,希望为国家做出最后的贡献。但由于健康状况不允许,他的请求未被批准。

党和人民始终没有忘记马占山,毛主席亲自邀请他参加人民政协会议。然而,身患“盘龙腰”的马占山,已无法挺身与领袖们并肩工作,未能与他们一起讨论新中国的建设,成为他终生的遗憾。

马占山的最后告别

不久后,马占山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医生表示手术无望。在疾病的折磨中,马占山曾染有吸食鸦片的习惯,但他坚决戒除,誓要为新中国的兴盛做出贡献。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当亲人劝他吸烟以缓解痛苦时,他也毫不动摇。

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在儿子的搀扶下,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享年65岁。周恩来总理和政府各部门为他的丧事做出了庄重安排,李济深副主席更是亲自护送他的灵柩,送往北京西郊万安公墓,马占山永远长眠在这片他曾深爱的土地上。

相关内容

实拍御林军死忠看台高喊“跟...
实拍御林军死忠看台高喊“跟丫死磕”
2025-09-21 20:42:33
象棋世锦赛上海嘉定开幕,霍...
世界象棋锦标赛和上海杯象棋赛嘉定开幕。霍震霆主席:象棋推广要靠年轻...
2025-09-21 20:41:55
2025沅江市首届桨板水上...
华声在线9月21日讯(通讯员 李珊 全媒体记者 赖泳源)9月21日...
2025-09-21 20:41:15
原创 ...
要用温柔的心对待这个世界,这样,世界才会温柔地回应你,展现出它最柔...
2025-09-21 20:34:10
原创 ...
两晋之交,北方局势动荡不安,爆发了著名的“永嘉之乱”,而南方则相对...
2025-09-21 20:33:45
原创 ...
关于周朝国号为何叫“周”,唐代学者张守节在注释《史记·周本纪》时提...
2025-09-21 20:33:37
讲述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厚重(...
西夏绿釉鸱吻。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鎏金铜牛。  银川...
2025-09-21 20:33:23
原创 ...
蒋介石在大陆时期,手下的“五虎上将”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著名军事集团...
2025-09-21 20:33:09
原创 ...
栖霞,作为全真教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长春子丘处机的故乡,历史上与丘...
2025-09-21 20:32:59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将迎来一场规模盛大的纪念活动,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原创 林... 北宋末年所谓的 “80 万禁军” 虽在《水浒传》中被反复提及,但这一数字更多是文学渲染,实际战斗力与...
本周四开始报名!2025汕头马... 近日,记者从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获悉,2025汕头马拉松将于12月14日(星期日)上午7:30在...
原创 6... 在1964年,特赦后的末代皇帝溥仪踏上了南下之旅,开始了他与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等昔日的国民党将领...
原创 他... 《——【·前言·】——》 隋末乱世,群雄并起,一位南朝皇族后裔萧铣,在江陵孤注一掷,自立为帝,妄图复...
【民建先贤(13)】孙晓村:坚... 孙晓村(1906-1992),浙江余杭人。1949年参加民建,历任民建全国会务推进委员会委员、常委,...
原创 东... 东吴王位之争是中国三国历史中的一件极为重要的政治事件,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东吴国。该事件的具体背景可追溯...
原创 中... 文|探古论今人 编|探古论今人 “突厥化”一词,指的是某个区域或族群在历史进程中,受到突厥民族...
原创 为... 说起中国近代史上被割走的土地,沙俄和后来的苏联,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留下的伤疤也最深。 时间倒回19...
原创 朱... 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在精心培养下去世,年仅38岁。朱标的离世,毫无疑问成为了明朝历史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