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生活打卡季
张俊,明朝中期的杰出将领,出生于宣府前卫。凭借家族世职的继承,他当上了本卫的指挥使,凭借多年的战功逐渐攀升至大同游击将军。到了弘治十二年,他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再次获得晋升,成为都指挥同知。张俊的才干和勇气,令当时的朝廷对其十分看重。
有一年的夏天,北方的蒙古悍将火筛率领大军对大同左卫展开疯狂的入侵,持续劫掠了长达八天。张俊迅速作出反应,立即派遣三百精兵前去前线拦截敌军,同时派遣三百名士兵策应支援。他自己则亲率大部队,在荆东庄一带布阵结营,依河而防。凭借着坚固的阵地,张俊成功抵挡住了三万余名蒙古骑兵的猛烈进攻。
此战后,明孝宗皇帝对张俊的勇敢和指挥能力十分赞赏,立即将他提拔为都督佥事。然而,朝廷内外并不平静,总兵官王玺因失职被追究,张俊也顺理成章地顶替了他的位置,担任了更加重要的职务。
在接下来的一个冬季,张俊被调往宣府驻守。此时,负责延绥督师的中官苗逵,命令大同和宣府的部分士兵作为侦察骑兵为其效力。对此,张俊表示反对,认为此举不合规矩,直接得罪了苗逵。苗逵便迅速上奏朝廷,对张俊进行了弹劾。尽管孝宗皇帝宽容大度,最终依然要求张俊遵从苗逵的命令行事。
正德初年,北方蒙古再次大规模来袭,人数众多,连营超过二十里,气势汹汹。作为宣府总兵官,张俊立即调动麾下精锐,命令李稽、白玉、张雄、王镇、穆荣等五员将领分别带领三千人分守各个要害。敌军骑兵通过新开口突破了防线,李稽率先迎敌,而白玉、张雄、王镇、穆荣等人则在虞台岭展开了顽强的抵抗。
张俊得知情况后,急忙率领三千兵马前去支援,然而途中不慎伤了脚,便将指挥任务交给了都指挥曹泰。曹泰带队到达鹿角山时,遭遇敌军包围,局面一度极为危险。张俊尽管伤痛难忍,但依然紧急调动五千兵力,并带着三天的粮草赶去支援,最终成功解围。
战后,张俊又分兵去救援李稽和白玉,他们虽然成功脱围,但张雄和穆荣却未能及时获救,两人最终在山涧之中力战而殒命。尽管张俊等将领拼尽全力,仍未能阻止蒙古军的进攻,最终敌军成功劫掠了万全右卫城。战后,朝廷准备清算失职的将领,但由于张俊带病救援,尽管没有立下赫赫战功,却因其苦劳被免除处罚。
到了正德五年,张俊因其过人的军事才华,被任命为代理都督同知,负责神威营的操练工作。翌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杨虎带领大军连续攻破了武安、掠威、曲周、武城、清河等地,并与刘六、刘七等农民军领袖汇合。朝廷决定派遣张俊为副总兵前往镇压起义。尽管张俊几度征战,但一直未能立下显赫战功。
几个月后,朝廷调来大批边军增援,最终起义军纷纷失败。第二年三月,刘六、刘七、齐彦名、庞文宣等起义领袖或高层将领纷纷被朝廷军击败,四散逃亡。张俊迅速指挥部队进行追击,最终立下战功。随着叛军的彻底平定,张俊顺利升任都督同知。
然而,经过多年战斗和风雨,张俊的身体逐渐衰弱,最终因病去世,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军事才能与忠诚奉献,也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