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一个极为多疑的人,为了自保,他甚至设计了一出“梦中杀人”的闹剧。然而,尽管如此,曹操还是有两位得力的助手深得他信任。一个是以勇猛著称、在“逐虎过涧”中屡立战功的典韦,另一个则是同样威猛、与典韦不相上下的“虎痴”许褚。典韦在张绣叛乱中英勇牺牲后,曹操身边仅剩许褚一位忠心护卫。那么,作为一名忠诚且有能力的护卫,为什么许褚会在曹操死后消失在历史的记载中呢?
根据陈寿的评价,许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这意味着许褚是一个性格非常谨慎、严格遵循法令、不轻言多语的人。他注重实事求是,从不轻易发表多余的言辞。这样的性格,加上他过人的武力,使得他在曹操心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曹操去世后,许褚深感悲痛,几乎是痛哭流涕,不仅因为曹操给了他知遇之恩,更因为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君臣之间那份情感,深刻而真挚。曹操去世后,许褚并非如外界所说的那样销声匿迹。事实上,他依旧在曹氏家族中极受信任。曹丕继位后,任命许褚为武卫将军,负责禁军的管理,几乎可以说,曹丕将整个曹氏家族的安全托付给了他。随着魏明帝曹叡即位,许褚又获得了更高的封赏,连同他的子孙一同封赏。
人们之所以认为许褚“销声匿迹”,其实是因为当时的天下逐渐稳定,魏蜀吴三国已经统一,原本割据一方的军阀不再活跃。曹丕和后代的帝王们不再像曹操那样四处征战,许褚自然也不再像之前那样紧随主君保护在帐前,史书上也自然没有过多关于他的新记录。
许褚之所以能够如此受到曹氏家族的尊重与信任,源于他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早在黄巾之乱时,他便显露出了非凡的能力。那时,百姓的生活痛苦不堪,黄巾贼的暴乱让无数无辜百姓陷入生死抉择,而官军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也屡屡失利。面对这种局势,许褚并没有坐视不理,而是带领自己乡里的亲朋乡勇,聚集了千人修筑防御工事,坚决与贼军抗争。尤其在汝南葛陂一战中,面对近万贼兵的攻击,许褚毫不退缩,依旧坚守阵地,采取居高临下的策略,用石块砸击敌人,硬生生顶住了贼兵的攻势。
许褚不仅能在战争中保持冷静,他还展现出了异常出色的应变能力。在敌军人数远远超过自己的情况下,他巧妙地利用地形和防御工事,带领乡民顽强抵抗。贼兵虽然人多,但却缺乏训练,心理素质也远不及这些保卫家园的乡民。最终,贼军只能撤退并驻扎在一定距离外,等待乡民的粮食耗尽。然而,许褚机智地通过耕牛交换粮食来拖延时间,并以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让敌军误以为他们控制了局面。正当敌人准备搬走耕牛时,一幕意外的景象发生了——耕牛独自跑回了许褚的阵营。许褚见状,毫不犹豫地拉住牛尾,将其硬生生拖回了百步之外。敌人看到了这一幕,不禁大惊失色,纷纷撤退,最终放弃了对乡民的攻击。
许褚投奔曹操后,曹操将他与“樊哙”相提并论。樊哙是刘邦的头号护卫,这也足以体现曹操对许褚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顶尖护卫,许褚对于自己职责的敏感度极高。曹操的心腹谋士许攸曾从袁绍阵营投靠曹操,并为曹操提供了不少策略,帮助曹操逆袭袁绍。许攸虽然立下赫赫战功,但却不时对曹操表现出轻慢和讥讽。作为护卫的许褚极为厌恶任何对曹操不敬的言辞,特别是许攸公然违背曹操的禁酒令,频频炫耀自己的功劳。在一次曹操心情压抑时,许褚终于忍无可忍,当场将许攸斩杀,为曹操扫除了这颗毒瘤。事后,曹操虽然表现得痛心疾首,但不得不承认,许褚的果断与忠诚,反映了他对主君的深刻理解。
许褚一生为曹操立下赫赫战功,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三次救曹操的生命。第一次是在官渡之战,许褚及时发现刺客并成功将其斩杀,保护了曹操的生命。第二次和第三次发生在曹操征讨马超与韩遂的过程中。当时,曹操被马超追赶,许褚果断将曹操抱上小船,在敌军箭如雨下的情况下,替曹操挡住了如山的箭矢。当两军休战时,马超趁机准备偷袭曹操,许褚一怒而视,迫使马超打消了偷袭的念头。
许褚对曹操的忠诚,不仅仅体现在情感上,他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出于对自己主君的忠诚。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许褚继续为其效力。曹丕一直忌惮着曹植,终于有一天,他借着曹植酒后的失言抓住了把柄,命令许褚将曹植拘拿。许褚不假思索,带兵直奔临淄,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成功带回了曹植以及其他酒后失态的士人,毫不顾忌身份贵贱。
许褚之所以对曹植如此果断,正如陈寿所言,“谨慎奉法”。许褚忠诚于曹操,但他同样忠诚于曹魏的未来。如果当时坐在主位的是曹植,他同样会毫不犹豫地将曹丕囚禁。
总而言之,许褚并没有“销声匿迹”。曹操对典韦的年年祭奠,足以证明他对忠臣的怀念与重视。许褚尽职尽责,在曹魏政权的建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最终,许褚在自己所任职的时期安然去世,魏明帝曹叡深感悼念,他的一生,注定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