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蒋介石在宣布辞去领导职务的前夕,召集亲信们见面,神情激动且愤怒地说道:“共产党没有真正打败我,真正击垮我的,是我们自己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他随即指着陈立夫怒斥:“就是你们这一帮人害了我。”当时,党内权力集中在以陈果夫和陈立夫兄弟为核心的CC派手中,因此流传着“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蒋介石把大陆失利的责任主要归咎于CC派,这样的归因也不足为奇。
在大陆执政期间,双陈兄弟掌握着极大的权力,既控制党务,也把持着财政大权。他们借助手中的权势,广泛培养党羽,牢牢掌控了大多数省级党部,并且利用党部影响,包揽国大会代表、立法委员和监察委员的选举,从而牢牢把控了国会的主导权。同时,陈果夫兼任中央财务委员会主委、中央合作金库理事长以及中央农民银行董事长等要职,牢牢掌握着党内财政命脉。1945年5月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CC派几乎占据了中央委员会近一半的席位,权势达到顶峰,令蒋介石忧虑不安。蒋介石曾计划让蒋经国接管党务系统,但CC派坚决守住阵地,毫不退让。直到迁台以后,以下三个因素促使蒋介石最终决定清除CC派:
第一,大陆时期一直与蒋介石作对、为难他的桂系势力已经彻底消失,不再具备威胁。其他派系实力微弱,无足轻重,蒋介石整顿党务时便无后顾之忧。
第二,美国对CC派极为不满。1948年冬季,美国总统大选期间,陈立夫“押错宝”,携巨款赴美为杜威助选,结果杜鲁门获胜,杜鲁门政府对华态度转冷。蒋介石认为除掉陈立夫有助于改善中美关系。
第三,陈诚与陈立夫水火不容。陈诚掌控行政院,陈立夫控制立法院,两人矛盾尖锐。为保持两院和谐、促进内部团结,蒋介石自然倾向支持陈诚,尤其是他在台湾建设中的贡献,因此决心剔除大陆失利有责的陈立夫。
随着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进驻台湾,局势稳定,蒋介石顺势而为。1950年7月,他免去了陈果夫中央财政委员会主委职务,解散了中央合作金库,仅保留中央农民银行的名义,只设保管处,至此一举斩断了CC派的财政权力。次年8月,蒋介石资助陈立夫5万美元,让他以参加道德重整会议的名义携家迁往美国新泽西州,开办养鸡场。同期,陈果夫在台北病逝。CC派的势力因此土崩瓦解。
随后,蒋介石展开国民党的改造工作:
首先,成立“中央改造委员会”,由蒋介石亲自指定陈诚、蒋经国等16位中央改造委员,全面负责党的改造工作。张其昀被任命为秘书长,统筹筹划具体事务。
其次,明确将国民党改造为“一元领导的集权政党”。党内党员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民意代表,都必须绝对服从蒋介石的领导。为此,“阳明山革命实践研究院”被改造为培养国民党高级干部的党校,成为党内干部的摇篮。
再次,大规模吸纳新党员。国民党派遣数万党员深入台湾各地的工会、农会、渔会、商会、妇女团体及青年组织,大量吸收农工民众和青年知识分子,逐步构筑党的社会基础。
同时,整顿国民党自营事业单位。国民党旗下的多家事业单位,包括《中央日报》、《中华日报》、《正中书局》、《中国广播公司》和《中央电影公司》等,全部纳入中央财政委员会管理,由俞鸿钧担任主委。整顿措施包括:撤换挂名不作为的董事监事,推行会计人员互调制度,建立严格的人事考核机制,这些措施还推广至所有国营、省营及军营等各类企业。
蒋介石还认为:“大陆时期,国军内部贪污腐败现象严重,令人难以置信。”从政治层面看,他认为国民党失败的根源在于推行民主宪政,给了共产党分化和渗透的机会。为彻底扭转失败的局面,蒋介石在台湾以“实行民主宪政”为名,实际上展开了“威权统治”,也就是极权政治的变相。
威权统治下,蒋介石一人兼掌党、政、军大权,实现“天下归一尊”的局面。党权由他独揽,形成“蒋家政治、蒋家党”;政权由他掌控,打造“蒋家王朝、蒋家臣”;军权归他所有,成就“蒋家天下、蒋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