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他是谁?他的第一张名片是:唐朝著名的重臣,先后辅佐了四位皇帝,身居朝堂多年;第二张名片则是:杰出的书法大家,位列楷书四大名家之列,号称“楷圣”,其行书作品堪称天下第二,仅次于王羲之;第三张名片则是神秘而传奇的——天庭仙官,担任北极驱邪院左判官一职。
他的祖籍是山东临沂,自幼聪慧异常,勤奋好学。成年后考取进士,多次高中,仕途顺畅。十八九岁那年,他卧病在床长达百余日,众医束手无策。某日,一位自称北山君的道士来到他家,拿出几颗细若米粒的丹砂让他服下,服药后他竟神奇康复。道士对他说:“你的名字早已记录在天庭的黄金台上,注定要飞升成仙。如果你执意留在人间度化众生,临终时只需保全尸体,便可得道成仙。”
考中进士后,他先后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以清正廉洁著称,政绩显赫。后来升任殿中侍御史兼武部员外郎。因拒绝依附权臣杨国忠,被其打压,调任平原太守。在任上,他洞察安禄山叛乱的征兆,却不动声色,借城墙年年需修筑之名,暗中修缮防御工事,招募兵士,储备粮草。表面上则与文士泛舟吟诗,一派闲适。安禄山轻视这位书生太守,被他的伪装迷惑,毫无防备。叛乱爆发后,黄河北部二十四郡纷纷失守,唯有平原坚不可摧。
他的哥哥官至常山太守,兄弟二人联手剿灭叛军,十七郡同日归唐,统率二十万兵马于燕赵一带鏖战。因平叛有功,他被任命为宪部尚书,不久又加封御史大夫。他为官刚正不阿,关爱百姓,深受皇帝信任,但也因性情刚烈,多次遭人陷害被贬,命运多舛。
那么,他的人生如何落幕,又是怎样完成由凡人到仙人的华丽转变呢?公元782年,安史之乱平定二十五年后,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宰相卢杞忌惮他的威望,欲借刀杀人,怂恿皇帝命他前往蔡州“招抚”李希烈。朝野皆知此行凶险,他也心里清楚,但圣旨不可违,只能奉命前往。到达后,他大义凛然宣读诏书。李希烈的亲信数千人拔刀相向,李希烈假意阻止,亲信开始辱骂他,言语粗鄙,他却神色如常。因礼仪冲突激怒李希烈,后者令人在院中堆柴点火欲烧死他,他毫不畏惧,纵身跳入火堆,却被叛徒救出。终因难以降服,叛贼将他吊死。临刑时,他嘱托行刑者割开关节放血,并妥善保全尸体。行刑者应允,死后按照遗愿安葬。
叛乱平定后,家人欲迁葬其上京,启坟时惊见棺木朽坏,而尸体却依旧如生,手脚柔软,胡须发丝黑亮。更神奇的是迁葬途中棺木渐轻,抵达墓地时竟成空棺。其子回想父亲曾言服用天上灵药,早知赴蔡州必死,定有异象显现,顿悟父亲已成仙,身形脱离棺木升天。
故事到这里,主人公名字依旧是谜,不过我先卖个关子,接下来透露他的另一重要身份——书法家。事实上,他的政治威望和操守不及他的书法名声响亮。他在书法史上地位崇高,被誉为“亚圣”,仅次于王羲之。作为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精妙绝伦;而其行书代表作《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仅次于王羲之《兰亭序》,且入选中国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如果你仍未猜出他是谁,不妨查阅《多宝塔碑》,那里有他的名字。关于他得道成仙的传说,非小说家杜撰,源自权威典籍《太平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