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涌现出了一位自称鬼谷子的奇人,他才华横溢,被认为拥有可以左右天命、决定地运的能力。这样的超凡之才使得不少士子纷纷投奔他门下,想要从他身上汲取智慧。这其中,张仪、苏秦、庞涓、孙膑、白起、吕不韦等五百多位英才,都曾拜鬼谷子为师,成为各自领域内的传奇人物。
虽然有一些记载难以确认,但孙膑和庞涓是实实在在地从鬼谷子门下学习过兵法。自从孙武的《孙子兵法》问世以来,兵家思想便大放光彩,成为了许多雄心勃勃的君主所青睐的军事理论。作为孙武的后裔,孙膑的才学毫不逊色于先祖,他所编撰的《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并列为那个时代最为精深的兵书。
然而,历史对于孙膑的记载却相对稀少,导致后人对他的了解并不深刻,甚至有说法认为孙膑和孙武是同一人。直到1972年,山东临沂的银雀山发现了一座古墓,才让孙膑的历史形象逐渐清晰起来。
1972年4月,考古专家在银雀山发现了一座汉墓,银雀山的地理位置独特,古人称之为风水宝地,因此这里成为了众多古墓的集中地,甚至可以说是全国规模较大的墓葬群之一。银雀山古墓群主要以西汉时期的墓葬为主,墓葬的年代跨度大,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到唐、宋、元、明、清时期都可以在此找到遗址。
当时,银雀山正计划为地区卫生局建造一座办公楼,在施工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两座相距仅半米的汉代墓葬。为了避免施工破坏文物,当地政府立即组织了抢救性发掘工作。由于年代久远且施工扰动,墓葬内部积水严重,导致许多棺木被泡坏,尸骨也严重腐烂,性别无法辨认。随葬品大部分已腐烂,看似这次发掘毫无收获。
然而,就在大家几乎放弃的时候,考古人员在墓葬的东北角发现了一堆竹片。竹片上是否有字,成了考古人员唯一的希望。因为竹简保存文字的条件非常优越,经过小心清理,令人震惊的是,竹片上赫然写着“齐桓公问管子曰”七个隶书大字。
这发现令专家们兴奋不已,大家原本还在寻找墓志铭,没想到竟然是古籍的竹简,这一发现比墓志铭更加珍贵。经过修复,破损的竹简内容逐渐被恢复,出土的内容包括了古代最完整的历谱《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以及《孙子兵法》、《六韬》、《尉缭子》、《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相狗经》、《曹氏阴阳》等前秦古籍。
更让人惊讶的是,《孙子兵法》失传已久的五篇篇章重新问世,同时还发现了《孙膑兵法》的16篇内容。很多人并不理解这两部兵法同时出现的历史意义,经过时间的洗礼,很多人将孙武和孙膑混为一谈,而这次的发现无疑验证了两者不是同一个人。
这两本兵书的出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们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原始版本,对于研究古代兵法具有重要意义。孙膑和孙武之间相隔两百多年,显然不可能是同一人。虽然两者都被视为杰出的军事家,但通过分析这两本兵法的内容,孙膑的独特事迹开始逐渐明晰。
史料中的孙膑记载并不详尽,除了简要提及他名字的由来和几场经典的战役外,几乎没有其他信息。这导致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无法知道孙膑的真实姓名。孙膑名字的来源,与他的一位师兄庞涓密切相关。
庞涓比孙膑先下山,当时魏国国君急需贤才,庞涓便投奔魏国。魏国在吴起时代曾兵强马壮,庞涓被称为魏国的名将,他的才能深得魏惠王的宠爱。庞涓立志要成为第二个吴起,一上任便策马奔腾,帮助魏惠王制订了多项战略,力图将赵、秦、齐三国一举打败,统一中原。
庞涓的军事才能迅速让魏国获得了强大的国力。尤其是在魏国面临赵国联合秦国的威胁时,庞涓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亲自率军攻打赵国,一度逼迫秦国迁都,取得了显赫的战功。然而,庞涓的心中却始终对孙膑怀有嫉妒之情,尤其是在孙膑学成之后,庞涓开始担心孙膑的才能会超越自己。
孙膑在学习鬼谷子兵法后,技艺日臻精深。庞涓想将孙膑纳入自己的阵营,但由于嫉妒,他未能如愿,反而对孙膑心生恶意。许多历史文献和影视作品中提到,庞涓不仅妒忌孙膑的才华,还对他施加过极其残忍的对待。庞涓曾误用“膑刑”,将孙膑的膝盖骨挖去,令他终生无法行走。
由于庞涓的极端嫉妒,孙膑的真实姓名渐渐被遗忘,他的名字也仅以“孙膑”相称。关于鬼谷子是否将所有军事智慧传授给了孙膑,历史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从庞涓的表现来看,孙膑显然比他更加出色。
其他诸侯国家对魏国的强大深感威胁,也知道鬼谷子的弟子异常可怕,听闻孙膑下山后,不少国家纷纷尝试将孙膑招揽到自己的阵营,以制衡庞涓。然而,孙膑本性忠厚,对庞涓依然抱有希望,想要依赖同门关系,在魏国谋得一席之地,未料到庞涓竟然背叛了他。为了保命,孙膑只得假装疯癫,以躲避庞涓的监视。
有一次,齐国使者来访魏国,孙膑借机接触了齐国使者,凭借过人的才华成功打动了使者,最终逃脱魏国的控制,投奔了齐国。齐国当时也动荡不安,相国邹忌和田忌关系紧张,孙膑投靠了田忌,并参与了著名的“田忌赛马”策划。
孙膑来到齐国后,迅速展现出他的军事才能,帮助齐国逐渐走向强盛。最终,魏国在对赵国的战争中陷入困境,孙膑提出了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之计。庞涓原本能够灭赵国,却因孙膑的妙计不得不急忙回兵,最终在大梁城下被孙膑设伏,成了齐军的俘虏。
孙膑虽没有杀庞涓,但庞涓自此悔恨不已。此后,庞涓试图东山再起,发起进攻韩国,但最终死于马陵之战。庞涓的惨死使得孙膑名声大振,众国更为担心他会借助齐国,继续争霸四方。
然而,孙膑并没有过多的野心,他选择安稳地在齐国做官,直到齐国的内乱使得他不得不再次逃亡。这次,孙膑整理了自己多年的军事心得,写下了影响深远的《孙膑兵法》。这本兵书至今被视为中国古代兵法中的瑰宝之一,对后世的军事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过,孙膑终究未能再度出将入相,他的声望也因历史的流转而逐渐褪色。可能是因为他站错了队,导致一生颠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