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何诸葛瞻临终前会感叹没能压制父亲诸葛亮生前赏识的名将姜维?
创始人
2025-09-21 16:05:23
0

诸葛瞻,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儿子,作为蜀汉的重要人物,他的身世注定了他必须承担起父亲未竟的责任。姜维,这位由诸葛亮亲自提拔的蜀汉名将,一直忠实地继承父亲的遗志,致力于北伐魏国。从诸葛亮与姜维的关系来看,两人应该有着深厚的默契和信任,但《元和郡县志》中的记载却揭示了一个让人困惑的事实:在诸葛瞻为国捐躯的时刻,他明确表示自己有三大罪过——“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他认为自己有罪不可原谅,因此不配回到成都。

这番话看似直白,却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矛盾:姜维虽然是蜀汉的名将,深得诸葛亮器重,按理说与诸葛瞻的关系应当亲近无间,但诸葛瞻却将姜维视为蜀国灭亡的一个关键原因。这一观点引发了许多历史学者的疑问,姜维究竟为何被诸葛瞻归咎于国破之因?

事实上,许多史料中都对姜维在北伐过程中对蜀国的消耗提出了批评,包括《三国志》和《华阳国志》这些权威文献。陈寿在《三国志》中曾严厉批评姜维,认为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但屡扰国事,未能周全,最终致使蜀国崩溃。”他引用《老子》中的话,暗指姜维没有像诸葛亮那样能在战事与经济之间取得平衡,反而因频繁北伐而让国家陷入困境。常璩在《华阳国志》中也给出了类似评价,认为姜维“才非亮匹,志继洪轨,民怨四起,家国亦因此而丧”。这些史料的普遍意见是,姜维虽然忠诚,但由于过度依赖军事力量,他未能维持国家的经济平稳,最终加速了蜀国的衰败。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政权暂时交由蒋琬和费祎执掌。这一时期,蜀国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与繁荣,因为这两位辅臣更注重经济建设与民生安定。然而,当他们相继去世后,姜维重新掌控大权,却始终坚持武力北伐,结果不仅未能收获实际成果,还造成了蜀国国力的严重衰退。此时,刘禅终于意识到姜维的战略失误,决定停止北伐,从而使得蜀国得以暂时喘息。

然而,诸葛瞻在刘禅弃用姜维之后,迅速改变了立场。最初他曾全力支持姜维北伐,并在姜维的奏折上署名赞同。但当刘禅改变了态度,停止了北伐后,诸葛瞻也紧随其后,开始对姜维的北伐进行弹劾。这一变化似乎并非出于对姜维军事失败的深刻反思,而更多的是出于对当权者立场的投机和趋炎附势。在他弹劾姜维时,身边的宦官黄皓依然执政,但诸葛瞻却没有勇气公开指责黄皓的腐败,因为黄皓此时正深得刘禅的宠信。可以说,诸葛瞻的政治立场极其灵活,完全是在根据权力的风向来调整自己的态度,而非出于真正的治国理政考量。

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诸葛瞻与其父诸葛亮相比,差距不仅仅在政治能力上,更在于个人品质和气节。诸葛亮一生以忠诚与智谋为国,而诸葛瞻则显得更多地依赖父亲的名声,难以独立担起国家重任。事实上,诸葛瞻自幼便被巴蜀人民寄予厚望,他聪慧过人,记忆力惊人,书法和绘画皆有极高造诣。但过于顺利的成长环境让他没有经历过实质性的挫折,也没有被挑战过自己的能力。这使得他在仕途上逐渐膨胀自信,却缺乏对复杂局面的深刻理解和应对。

在诸葛瞻的治理下,蜀国的军事行动常常超出其承受能力。诸葛瞻不仅支持姜维北伐,也在自身带领军队时犯下类似错误。比如,他在面对魏国名将邓艾的进攻时,忽视了黄崇的建议,未能抢占有利地势,最终在涪县遭遇惨败。此时,邓艾以少胜多,迅速攻占蜀国的重要战略位置,导致蜀国的防线全面崩溃。最终,诸葛瞻在绵竹关死守,英勇战死,虽然他未选择投降,但这场败战却为蜀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诸葛瞻的过度自信与错误决策,让他无法成为蜀汉的中兴之臣,反而成为蜀国灭亡的催化剂。虽然他有着诸葛亮的血脉和天赋,但由于过度依赖父亲的名声,反而未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政治智慧。蜀汉的失败,并非单纯因为姜维或黄皓的错误,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军事失误积累而成,而其中,诸葛瞻的失误不可忽视。最终,虽然他死守绵竹,未曾投降,但他的失败为刘禅的投降埋下了伏笔。

如果诸葛瞻能在早年经历更多的磨砺,或许他会是一位能够振兴蜀汉的杰出人物,但正因早年顺风顺水,他错失了成长的机会,最终未能承担起父亲留下的责任,成为了蜀汉灭亡的一部分根源。而《元和郡县志》中的记载恰恰指出了蜀汉败亡的三大原因——黄皓误国,姜维穷兵黩武,以及诸葛瞻在绵竹的失败,这三者共同促成了蜀汉的最终覆灭。

尽管如此,诸葛瞻仍然展示出了忠诚与勇气,死守家国,未曾屈膝投降,这份气节依然值得后人铭记和敬佩。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国家的灭亡都是因为遭遇了强大的外敌,而少数国家...
2025-09-21 13:05:52
原创 ...
总有人说,历史如同一场轮回。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曾诞生过...
2025-09-21 13:05:41
原创 ...
刘邦和项羽的首次交战,彭城之战,完全以惨败告终。刘邦带领的56万大...
2025-09-21 13:05:40
原创 ...
刘彻从胶东王升至太子,这一路可谓波涛汹涌,充满了许多跌宕起伏的故事...
2025-09-21 13:05:34
原创 ...
1995 年,一位老将军的遗体在火化时,骨灰中筛出了 11 块金属...
2025-09-21 13:04:39
原创 ...
牧野之战与周武王的胜利 牧野之战,周武王以少胜多,凭借着英勇的战斗...
2025-09-21 13:04:35
原创 ...
前秦(351年~394年)是氐族雄主苻健建立的朝代,也是东晋十六国...
2025-09-21 13:04:19
首展重温“烽火卢沟”
本报讯(记者 孙颖)昨天,“宛平博物馆之城”上新,位于宛平城西门内...
2025-09-21 13:04:14
原创 ...
古今战争从未缺少失败者。秉承“成王败寇”的观念,有人宁死不屈,有人...
2025-09-21 13:04:14

热门资讯

原创 F... 2025赛季F1阿塞拜疆大奖赛正赛将于9月21日19:00打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荷兰车手马克斯·维...
原创 5... 上世纪60年代,作为志愿军老兵的王兴复,身处异国朝鲜,经常独自倚靠在墙角,坐在柔和的月光下,目光遥望...
西夏陵:贺兰山麓的千年回响 西夏陵 张世军摄/光明图片 西夏灵芝颂汉文残碑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供图 西夏绿釉套兽 银川西夏陵...
原创 可... 在《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许多诸侯的贤臣良将都在战场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刘备麾下的“五虎上将”驰...
原创 中... 公元138年3月,汉顺帝终于明白了张衡地动仪背后的深意。原来,张衡所设计的地动仪并非单纯为了美观,而...
一周展讯|西夏文物集结上海,莫... 2025年7月11日,西夏陵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与之相应的是,西夏文物精品展近日正在...
“万里尚为邻——纪念郑和下西洋... 7月11日晚,『万里尚为邻——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中国印尼文化交流展』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省立美...
原创 刘... 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从现代的视角来看,它似乎与现代军用“机器人”中的“机械大狗”颇为相似。尽管如此,...
原创 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仅仅四个多月的时间,东北三省就被日军迅速占领,历史的这个进程让人震惊...
“2025丝绸之路周”内蒙古主... 7月11日,“2025丝绸之路周”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本届“丝绸之路周”主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