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央要派杨得志去朝鲜,问有啥要求,他只提一个:朱德到我这看看
创始人
2025-09-21 16:04:57
0

1950年10月5日,陕西。

39岁的杨得志将军在手里紧握着一份绝密电报,他的眼神在电报上来回扫视,当看到“毛泽东”三个字时,立刻意识到这封电报的分量非同寻常。这位历经战火、屡立战功的解放军将领深知,接下来的任务注定是一项重大使命。

他迅速放下电报,召集部下开会。很快,一支庞大的解放军队伍从西安出发,前往山东的兖州一带。这支队伍,正是后来闻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杨得志被任命为兵团司令员。事实上,尽管当时没有明确指示,战士们已经能从部队的调动中猜测到中央的意图——他们将要奔赴朝鲜战场。

出发后的急行军十分艰苦,但19兵团还是按时抵达了山东。在这里,杨得志和政委李志民安排部队休整,调整状态,等待来自中央的进一步指示。不久后,中央军委发来通知,要求杨得志和李志民赶赴中南海会面。两位将军再度踏上征途,前往北京。在离开前,他们向部下交代:“你们先安心休整,我们回来后再做安排。”

到达中南海后,迎接他们的是朱德。年逾六十的朱老总,身体明显不如往日,但见到杨得志和李志民时,依然热情满满,紧紧握住他们的手,显得格外兴奋。朱德一贯言简意赅,不爱多言,见面后没有寒暄,而是直入正题,告诉两位将军两个关键信息:

首先,朱德提到彭德怀已带领部队进入朝鲜,虽然战斗很艰难,但效果尚可。这一点,杨得志和李志民心中已经明了,因为这些天来,他们时刻关注着前线的战况。

接着,朱德讲了另一件事:“老彭点名要求你们19兵团参战,他从来不轻易向中央提出要求,但这次他特别提到了你们19兵团。所以,主席和恩来同志让我找你们谈谈。”

说到这里,朱德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 这句话意味深长,提醒他们作为兵团司令,必须时刻准备着,不能掉以轻心。

两位将军这才明白,朱德是代表中央来与他们沟通。接着,朱德走到墙上的朝鲜地图前,询问他们是否有任何问题需要中央解决。杨得志沉默了一会儿,代表兵团向中央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总司令能亲自去山东,走一走,看看我们兵团的状况。”这是杨得志唯一的要求,除此之外,再无他求。

朱德深知无法拒绝这个请求,便略微交代几句,示意杨得志和李志民先回山东,继续指挥部队。

很多人或许会有疑问:为什么杨得志会提出这样一个请求?而朱德,身为60多岁的总司令,何以亲自到山东走一趟?

这其中,隐藏着一些深刻的背景。对于当时的解放军而言,朝鲜战争爆发前,很多部队已经进入了战后的恢复期。全国范围内的战斗已经不多,许多战士没有再前往前线,而是参与地方建设,有的甚至参加了农业生产。部队在政策上也有复员计划,很多战士希望能回家过上安稳的生活。可就在这种情形下,朝鲜战争的爆发,打破了所有计划。

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一方面要考虑全面恢复经济,另一方面要重新审视解放台湾的计划。对于普通的战士而言,他们也要再次告别亲人,进入全新的战斗。

对于毛主席而言,作出是否派兵入朝的决定极为艰难。10月1日到10月18日的18天里,他几乎夜不能寐。毛主席清楚,美国已经开始威胁,东北空域频频遭到侵扰。美国的核威胁始终存在,而中国的核力量几乎为零。毛主席对此有过深刻的思考,他曾在战前说过:“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紧跟着你,最终打败你。”

尽管如此,毛主席依然知道,美国与中国的综合国力差距悬殊。美国的钢铁产量和工业总产值远超中国,武器装备的差距也不言而喻。对中央来说,必须从更宏观的层面考虑,权衡选择。而对普通士兵而言,他们面对的同样是艰难的挑战。

此时,谁能鼓舞这些士兵的士气?杨得志想到了朱德。

朱德的威信在部队中是无与伦比的。开国上将萧克曾回忆道:“朱德在部队中的威信几乎是神秘般的,大家都对他充满信仰。”朱德是“红军之父”,是中国军人的伟大导师,曾带领一支支队伍渡过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无数次在战斗中,朱德的命令带领部队挺过难关,尤其是在南昌起义时,他曾率部留守,为主力部队掩护。那时,他坚定的态度和果敢的领导风范深深感染了杨得志,后者在整个解放战争过程中多次跟随朱德作战。杨得志对朱德的了解,不仅仅是通过旁人之口,而是通过亲身经历。

朱德给杨得志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多年里,杨得志从未忘记朱德给予的教诲和榜样。

因此,当杨得志向中央提出请求时,他心里早已清楚:如果朱德能亲自到山东一趟,必定能为自己和部队注入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朱德的到来,必定能让士气大增。

1950年12月,朱德亲自来到了山东。那时,寒冷的冬季已经笼罩着这片土地,但朱德的到来,却让这里变得不同寻常。为了体验和了解部队的实际情况,朱德毫不顾忌困难,宁愿与战士们同住简陋的四合院里。尽管条件艰苦,杨得志仍然坚持要为朱德提供最好的安排,但朱德总是笑着拒绝了。

他甚至要求亲自走访各个驻地,了解部队的状况。这一举动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士兵。几天后的12月19日,19兵团举行了一次大会。原本仅限团级干部参加的会议,因朱德的到来,变得异常拥挤。那些平时无法见到总司令的士兵们纷纷挤到最前排,甚至站上了小板凳上。

面对这样的场面,杨得志有些不好意思,而朱德却笑着说道:“不少同志大概不知道朱德长啥样,我下去走一圈,让大家都认识认识!”

就这样,朱德从主席台下来了,和士兵们亲切交流,激励大家的士气。他不仅让士兵们看到了自己,也让他们感受到战斗的决心和力量。

朱德的这次到来,成为了19兵团军史上的重要一幕。几个月后,1951年2月,19兵团正式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朝鲜战争。在这场历时三年的战斗中,杨得志的部队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他本人也因表现出色,升任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

多年后,杨得志回忆起这段历史时,总是提到朱德给予的精神力量和鼓舞。他深知,正是朱老总的到来,才让部队在最困难的时刻焕发了新的斗志。

在新中国成立后,杨得志继续和朱德保持着深厚的联系。无论何时,朱德总是关心着杨得志的工作与生活。直到1976年,杨得志得知朱德病重,特意赶到医院探望。那时,朱德已是90岁高龄,但仍坚持亲自送别杨得志。这一别,成了两人最后的告别。

朱德于同年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国家的灭亡都是因为遭遇了强大的外敌,而少数国家...
2025-09-21 13:05:52
原创 ...
总有人说,历史如同一场轮回。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曾诞生过...
2025-09-21 13:05:41
原创 ...
刘邦和项羽的首次交战,彭城之战,完全以惨败告终。刘邦带领的56万大...
2025-09-21 13:05:40
原创 ...
刘彻从胶东王升至太子,这一路可谓波涛汹涌,充满了许多跌宕起伏的故事...
2025-09-21 13:05:34
原创 ...
1995 年,一位老将军的遗体在火化时,骨灰中筛出了 11 块金属...
2025-09-21 13:04:39
原创 ...
牧野之战与周武王的胜利 牧野之战,周武王以少胜多,凭借着英勇的战斗...
2025-09-21 13:04:35
原创 ...
前秦(351年~394年)是氐族雄主苻健建立的朝代,也是东晋十六国...
2025-09-21 13:04:19
首展重温“烽火卢沟”
本报讯(记者 孙颖)昨天,“宛平博物馆之城”上新,位于宛平城西门内...
2025-09-21 13:04:14
原创 ...
古今战争从未缺少失败者。秉承“成王败寇”的观念,有人宁死不屈,有人...
2025-09-21 13:04:14

热门资讯

原创 F... 2025赛季F1阿塞拜疆大奖赛正赛将于9月21日19:00打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荷兰车手马克斯·维...
原创 5... 上世纪60年代,作为志愿军老兵的王兴复,身处异国朝鲜,经常独自倚靠在墙角,坐在柔和的月光下,目光遥望...
西夏陵:贺兰山麓的千年回响 西夏陵 张世军摄/光明图片 西夏灵芝颂汉文残碑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供图 西夏绿釉套兽 银川西夏陵...
原创 可... 在《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许多诸侯的贤臣良将都在战场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刘备麾下的“五虎上将”驰...
原创 中... 公元138年3月,汉顺帝终于明白了张衡地动仪背后的深意。原来,张衡所设计的地动仪并非单纯为了美观,而...
一周展讯|西夏文物集结上海,莫... 2025年7月11日,西夏陵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与之相应的是,西夏文物精品展近日正在...
“万里尚为邻——纪念郑和下西洋... 7月11日晚,『万里尚为邻——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中国印尼文化交流展』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省立美...
原创 刘... 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从现代的视角来看,它似乎与现代军用“机器人”中的“机械大狗”颇为相似。尽管如此,...
原创 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仅仅四个多月的时间,东北三省就被日军迅速占领,历史的这个进程让人震惊...
“2025丝绸之路周”内蒙古主... 7月11日,“2025丝绸之路周”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本届“丝绸之路周”主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