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7月13日,当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缓缓驶下生产线时,车身上跳动的钢铁脉搏,正源自千里之外本溪湖工业遗产群中淬炼的火种。
本溪湖地区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清末便开启了钢铁冶炼的历程,那些留存至今的高炉、厂房与矿坑,不仅是工业遗产的具象载体,更是中国钢铁工业从蹒跚起步到自主自强的见证。1956年,本溪钢一铁厂生产的铁水,沿着工业血脉输送至长春,最终化为解放牌汽车的骨架——这不仅是一次物料的传递,更是近代工业遗产中"实业救国"精神与新中国"自力更生"信念的接力。
从本溪湖的炉火初燃,到解放牌汽车的鸣笛启程,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工业叙事,让今日的我们得以在历史坐标中清晰看见:那些被悉心保护的工业遗产,从来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持续滋养民族工业的精神沃土。当解放牌汽车的轮胎碾过大地,它印下的,正是本溪湖工业遗产群中奔涌至今的工业基因与强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