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率领超过三万的骑兵大军,气势汹汹地向西安的门户——咸阳进发。此时,我军在咸阳的防守力量仅仅由一个师——61军181师组成。而这个181师,正是我们熟悉的“皮旅”,曾在中原突围战中展现了卓越的战斗力,表现堪称惊艳。
然而如今,敌众我寡,且对手马家军与我军之间有着深仇大恨,局势极其严峻。若咸阳失守,刚刚解放的西安可能随时陷入险境。然而幸运的是,181师并非易于对付的敌人。为了抵挡马家军的猛烈进攻,181师采取了极具创造性的“奇阵”部署。
马家军起源于清末的回民起义,历史悠久。到了民国时期,马步芳掌控了青海的马家军,逐步成为西北地区的独立军阀——青海王。红军长征时,也曾与马家军在陕北一带发生过多次激烈的战斗,给我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与痛苦。
从装备上看,马家军的装备在国民党军队中都算不上顶尖。青海是个贫瘠的地方,马步芳即便多方掠夺,也难以提升部队的装备水平。直到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才为马家军提供了些许美式装备,但依然难以改变其装备差劲的局面。
例如,作为马家军的王牌部队,82师即便在巅峰时期,所拥有的炮兵也仅有20余门,且种类繁多,基本属于轻型火炮:57毫米战防炮、75毫米山炮、105毫米榴弹炮等,火力十分有限。甚至连马家军的特务营,依然保持着混战时代的装备——马步枪、驳壳枪和一把大刀,连冲锋枪也未曾配备。
尽管如此,马家军为何仍能对我军构成如此巨大的威胁呢?首先,马家军是一个高度凝聚的封建式军队,其高层骨干几乎全由马家亲族组成,互相联姻,形成人际网的紧密联系。虽然表面上有现代军制的组织形式,但其实质依然是典型的封建军阀模式,所有军队的忠诚归于马步芳一人。
其次,马家军的战士们凶狠顽强,战斗意志极为强烈。与其他国民党部队不同,马家军的官兵通常死战不退,他们身后总有督战队,拿着机枪和大刀,逼迫士兵死守阵地,不许后退,这一行为和日军有几分相似。因此,彭德怀曾称:“要像打鬼子一样打青马。”
此外,马家军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青海地区马匹资源丰富,民众多会骑马,马步芳便因地制宜地建立了一支庞大的骑兵部队。马家军的骑兵曾占据了五个旅的编制,统辖九个团,总兵力达到7160人,其中包括两个手枪团和一个宪兵团。此外,马家军还有大批步兵配备了战马,虽然战场上他们会下马作战,但行军时的速度极为迅捷。
尽管骑兵在热兵器时代的地位逐渐下滑,尤其是当重机枪出现后,骑兵部队成为了活靶子,但马家军凭借其骑兵的优势,仍然能够给我军带来很大的威胁。其实,正是我军装备的薄弱,使得马家军的骑兵能够产生极大的威胁。与马家军对比,我军在装备上还存在严重的差距。红军时期,我军常常面临“枪少弹少”的困境,甚至不能确保每名战士都有武器。
1936年,红军曾与马家军在河西走廊发生过一场激烈的遭遇战。马家军凭借其快速机动的骑兵,采用集团冲击的战术,对我军形成了极大的压力。一次次冲锋,马家军骑兵以数十、上百人组成集群,挥舞马刀,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而我军稀疏的火力,根本无法阻止这种充满冲击力的攻击。
更为糟糕的是,马家军骑兵的速度远远超过我军,河西走廊战斗中,我军在强行军的状态下,一小时最多走十里路,而马家军则能骑马在两小时内赶到。每当我军疲惫不堪准备休息时,马家军总是趁虚而入,发动进攻。红三十军的郑维山政委回忆,在倪家营子战斗时,敌人连续进攻如潮水般涌来:“冲锋的敌人像潮水一样,一波刚被击退,另一波又冲上来。”
因此,即便我军打胜了,难以追击敌人;若我军失利,也无法逃脱敌人的追击。马家军善于利用两翼包抄的战术,层层包围我军,一口气将我军吃掉。正因如此,我军在河西走廊遭遇了惨重的挫败。徐向前曾总结道:“敌人骑兵多,运动快,一瞬间蜂拥而至,一声吼叫就消失无踪,消灭敌人的代价极高。”
马家军的威胁,不仅限于长征时期。在抗日战争期间,马家军再次给我军带来了不小的损失。淮北战场上,彭雪枫所领导的新四军不得不一方面抗击日军,另一方面还要面对马家军的威胁。马家军的骑兵在我军根据地四处骚扰,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最终,为了减轻压力,四师不得不撤出西根据地。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马步芳再次成为西北解放军的主要敌人之一。彭德怀在一次会议中直言:“西北的关键对手是胡宗南和‘二马’(马步芳和马鸿逵)。”彭德怀认为,马家军的骑兵和我军缺乏应对经验,而马家军的强大骑兵部队正是我军最大的威胁。
但要击败马家军并非易事。在战争初期,西北解放军的装备极为简陋,兵力远远不足,面对马家军骑兵的冲击,显得力不从心。1947年,西北野战军与马家军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战斗,马家军的机动性和战斗力让我军吃尽了苦头。
到了1948年,我军终于逐渐扭转了局面。随着装备的改善和战术的提升,马家军骑兵不再是我军的对手。在西府战役中,马家军试图对我军进行冲击,但在火力和战术的双重压制下,马家军的骑兵被彻底击溃。之后,我军追击马家军直至兰州,最终摧毁了马步芳的根据地。
马家军虽然以骑兵为优势,但由于我军装备的改进和战术的成熟,原本强悍的骑兵部队逐渐成为了我军的猎物。随着马家军的覆灭,马步芳也失去了继续抗争的能力,最终不得不携带财物逃亡台湾。
总体来看,马家军的威胁并非来自其本身的强大,而是因为我军长期装备落后,难以应对马家军骑兵的冲击。然而,随着解放军的装备和战术不断提高,马家军的神话终究被打破,马步芳的统治也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