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被誉为大清帝国最后辉煌之战的征讨,不仅仅是收复了新疆,更是平定了国家边境的安全,并且对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势力给予了沉痛打击。此役,也是道光皇帝最为自豪的一场胜利——成功收复新疆并捉拿叛乱首领张格尔。然而,为了降服这个叛乱的头目,道光可谓是费尽心力,动用了大量的资源。
那么,张格尔究竟是何许人也?这场战役又是如何爆发的呢?
张格尔,原名和卓·亚海亚,是维吾尔族人,他的名字寓意着“世界的和平”。他的祖父大和卓布拉呢敦与大清帝国有过交战,而他的叔祖小和卓霍集占也曾与清朝作对,最终两人均被清朝所灭。张格尔的家族自此覆灭,他的父亲带着家人逃往浩罕国,为了避免他们再度集结力量,清政府每年都会向浩罕国支付一万两白银,让浩罕国国王监视张格尔的父亲——萨木萨克。
张格尔是父亲的第二个儿子,年轻时就充满野心。在听父亲讲述祖辈辉煌历史的过程中,他立下了恢复和卓家族统治的志向。成年后,他曾前往当时是英国殖民地的阿富汗学习,在那里,他接受了西方先进的军事思想、武器操作技巧及训练。学成归来后,张格尔悄悄潜回新疆,准备恢复家族的昔日荣光。
为了给自己的叛乱找到正当理由,张格尔联合浩罕汗密谋发起叛乱。1817年,浩罕国屡次要求清政府给予新疆地区的贸易特权,甚至以放出和卓家族为条件威胁大清。当清政府没有答应时,浩罕国选择另辟蹊径,派遣代表前往新疆驻扎。然而,这一提议同样被大清拒绝,浩罕汗愤怒之下,决定释放张格尔,并宣称要发起圣战。
张格尔出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几百人的队伍,准备发起叛乱。在嘉庆二十五年,借浩罕的支持,张格尔潜入南疆,挑起了叛乱,彻底打破了大清在新疆八十年的平稳统治。面对张格尔的挑战,清政府迅速派兵出征,很快将叛军击退。此时,张格尔的部队已经溃不成军,退回浩罕时,只剩下二三十人。
这场战乱之后,浩罕国暂时收敛了锋芒,开始准备与清政府的再一次谈判。浩罕国要求免税,并恢复贸易与进贡特权,但清政府拒绝了免税的要求。谈判最终无果,浩罕国国君死后,张格尔趁机逃出浩罕,带着一部分人马在柯勒克孜地区休整,培养军队。1824年,张格尔再次携数百人骚扰大清边境。
经过两年的骚扰,张格尔终于决定全面反叛,并在此期间前往爷爷的陵墓扫墓,途中与清军发生激烈交战,损失惨重——他的部队死伤四百余人。此后,张格尔继续东进,在牙忽都附近与清军交锋,但凭借火绳枪的优势,他成功突破了清军的包围。
张格尔的叛军迅速壮大,他开始更加肆无忌惮地掠夺城市和村庄,特别是对汉族商人进行暴力镇压,肆意杀戮,发泄他对汉族的仇恨。此时,张格尔的叛军越来越猖獗,而大清政府则不得不调集大量军队与之作战。在与张格尔长达两个半月的激战后,清军的粮草几乎耗尽,军心涣散,一度有部分士兵想要逃亡,但最终被张格尔的军队追上并屠杀。
随着张格尔的不断进攻,喀什噶尔等地的百姓纷纷响应叛乱。张格尔一度希望得到浩罕的支持,但浩罕拒绝了他的请求,认为他不可信。与此同时,叛军的扩张使得内部矛盾日益加剧。
1827年初,清军总共调集了22,000人,从阿克苏出发准备攻打张格尔。为了满足庞大的军队需求,清军携带了大量牲畜与粮草,物资比兵力还要庞大。张格尔则退入山区,清军未能成功追捕他。于是,清政府发布通缉令,悬赏捉拿张格尔,同时向周边国家提出合作请求。
然而,穆罕默德阿里提出了过分的要求,声称要派遣1万士兵来协助抓捕张格尔,但前提是清朝需支付所有费用。此要求激怒了清政府,几乎决定切断与穆罕默德阿里的贸易往来。张格尔在外流亡了一年多,最终因叛乱失败,没人愿意再援助他,他最终被清朝官员杨芳捉拿归案。
当道光皇帝得知张格尔被捕的消息后,立即下令将他押送至北京。因为张格尔非常狡诈,且擅长蛊惑人心,清朝为了确保他安全送达京城,特意给予他高规格的待遇,食宿一应俱全,堪比藩王级别。道光为了亲眼看到这个叛乱者被惩处,几乎耗尽了家财。
1828年,道光帝为张格尔举行了盛大的“死亡仪式”。先是对平乱的功臣进行表彰,随后审问张格尔,展现出帝王的威严,最后宣布判处张格尔死刑。张格尔的头颅落地后,新疆的叛乱也随之平息。
这场平叛行动不仅有效稳定了大清的边疆安全,也成为道光帝引以为傲的政治胜利,对于我国历史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