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的殖民历史,给亚非拉等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与血泪。每当殖民者踏足新土地,随之而来的便是掠夺和暴力,殖民地的民众遭受了无法估量的创伤。许多殖民地的人民,都渴望摆脱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然而,直到今天,波多黎各和圭亚那这两个殖民地,依然没有选择脱离宗主国而独立。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
一、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位于加勒比海的大安的列斯群岛东部,拥有波多黎各岛以及别克斯岛、库莱夫拉岛等多个小岛。虽然名义上波多黎各是美国的领土,波多黎各人也持有美国国籍,但实际上它并未成为美国的一部分。波多黎各居民不能参与美国总统选举,且在美国的国会中没有自己拥有表决权的议员,只能选举出一名没有投票权的众议院专员。波多黎各的地位类似于美国的“自由联邦”,即享有某些自治权,但并不具备州的完全权利。
波多黎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8年,当时西班牙探险家庞塞·德·莱昂率先踏足波多黎各岛,并建立了最早的西班牙定居点。1509年,波多黎各正式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人强行将当地的土著居民奴役,迫使他们在农场和金矿工作。许多土著因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而死亡,另一些则因西班牙人带来的传染病而丧命。
1511年,波多黎各的原住民在领袖伊巴那的带领下发动反抗,但很快便遭到了殖民当局的血腥镇压,60000名印第安人惨遭屠杀。尽管此后土著还多次反抗,但西班牙殖民当局一直保持镇压。在殖民者的暴力压迫下,当地的土著人口急剧减少,西班牙便开始从非洲运送黑人奴隶以取代印第安人。然而,这些非洲奴隶的到来也带来了天花等流行疾病,进一步加剧了印第安人的死亡。
随着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一落千丈,英国成为了新的海上强国。1898年,美国为争夺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与西班牙爆发美西战争,西班牙战败后,将波多黎各和古巴割让给了美国,而菲律宾则以低价出售给美国。自此,波多黎各成为美国的殖民地。1917年,美国通过琼斯法案强行将美国国籍赋予波多黎各人民,进一步巩固了其对波多黎各的控制。
波多黎各人民既不愿意继续做西班牙的殖民地,也不愿成为美国的附属地。1937年,波多黎各人民在P.阿尔维苏·坎波斯的领导下发动起义,试图脱离美国独立,但最终被美国镇压。1950年,波多黎各人民再次发动起义,宣布成立波多黎各共和国,但这次起义仅持续了一天便被美国军队强行平息。为了平息民怨,美国政府为波多黎各提供了自由联邦的地位,允许波多黎各在一定范围内自我管理,但波多黎各依旧没有外交、国防等关键领域的独立权。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并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使得美国的百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这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渴望获得美国国籍。波多黎各虽然没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也没有得天独厚的经济产业,但如果脱离美国,波多黎各可能很快陷入贫困,成为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民众生活水平可能急剧下降。美国国籍是拉美地区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而波多黎各人民已经拥有了这一身份,自然不愿轻易放弃。
为了维持现有的富裕生活,波多黎各人不但不愿独立,甚至不断举行全民公投,力图将波多黎各纳入美国,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然而,美国为了避免波多黎各成为其沉重的财政负担,始终拒绝了波多黎各加入的请求。
二、圭亚那
现今的圭亚那(包括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曾是一个香饽饽。最早是印第安人的家园,西班牙、法国、英国、荷兰等列强曾多次争夺这片土地。最终,圭亚那被分割成三部分:英国、法国和荷兰各占其一。
二战后,英属圭亚那于1966年脱离英国独立,成立了圭亚那共和国。独立后的圭亚那经济较为贫困,主要依赖初级产品的生产,如铝土矿、甘蔗和大米等。而到了2019年,圭亚那开始开采石油,经济增长迅速。2020年,圭亚那的人均GDP为6953美元,而2021年人均GDP增长至9644美元。但即使如此,英属圭亚那的独立,仍然未能带来经济的飞跃。
荷属圭亚那,即苏里南,在二战后获得了自治权,但国防和外交事务仍由荷兰政府控制。苏里南每年从荷兰政府获得大量财政拨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等,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这种依赖荷兰的援助使得苏里南民众并不急于独立。最终,荷兰与苏里南达成协议,支付了35亿荷兰盾的“分手费”,使苏里南在不情愿中获得独立。然而,独立后的苏里南因缺乏产业基础和丰富资源,很快陷入经济困境,成为了一个贫穷的国家。
面对苏里南的失败例子,法属圭亚那的情况则截然不同。法国占领法属圭亚那后,实施了大量的移民政策,使得当地的土著居民与法国移民通婚,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结构。由于法国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保障,法属圭亚那的人民对法国有着深厚的好感。法属圭亚那的经济发展也因法国的支持而得以维持,当前该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8万美元,超过了巴西、阿根廷等国。
借助法国的财政支持和社会福利,法属圭亚那的人民显然没有脱离法国的独立意愿。如今,法属圭亚那成为法国的一个海外省,享受着法国的各种福利,而当地民众也并不急于独立。
总结
波多黎各和圭亚那两个地区的情况表明,独立并非总是通向富裕与繁荣。对于这些地区的人们来说,虽然独立可能带来国家主权,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失去来自宗主国的财政支持和福利保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一些地区选择继续维持与宗主国的联系,以确保他们的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稳定。因此,尽管独立在某些地区看似是摆脱殖民压迫的必然选择,但经济因素和实际利益常常让这些地区在独立问题上显得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