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战场上,苏联不断加大对德军的打击力度,而美国也从欧洲战场调遣出了一支精锐部队,直接对抗在东亚的敌人。与此同时,两颗原子弹在日本本土上空产生的巨大发动的破坏威力,加上中华民族为自卫而进行的浴血奋战,使得日本政府和天皇丧失了胜利的信念,最终决定在1945年8月15日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条件,正式向盟军投降。
然而,在投降的前夜,一个突发事件几乎将日本的投降计划搁置。这一时期,日本天皇所在的皇宫已经被敌军占领,皇宫与外界的电话通信线路全部被切断,投降文件和录音被阻断传播的危机四伏。如果这些文件被敌方查获,日本将无法如期在15日提交投降。
究竟发生了什么输入,使得这一重大时刻岌岌可危?是谁占领了皇宫,又为何阻碍日本向盟军投降的进程?这一切要追溯到1945年8月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此时的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屡战屡败,苏联也对其宣战,美国则接连投下两颗原子弹,彻底动摇了日本政府对于继续战斗的决心。
在这一关键时刻,日本首相、海军大臣及外务大臣明确表示,必须无条件向盟军投降,接受任何条件。然而,陆军大臣与总参谋长则持不同观点,认为可以投降,但前提是盟军必须遵循日本所提出的条件,包括不允许盟军登陆日本国土,不审判日本战犯。经过几天的争论与激烈争执,日本高层最终勉强达成一致,接受了天皇提出的波茨坦公告,决定无条件投降,但实际上仍有不少人对此感到不满。
反对无条件投降的陆军大臣回到家中时,发现有六名年轻军官在等待着他的指示。这些年轻的军官由畑中健二领导,他们提出了一个名为“兵力动员计划”的方案,实际上是企图进行军事政变。陆军大臣身边的这些青年军官都是极端好战分子,坚决反对向盟军妥协,执意要与敌人奋战到底。上级的不作为促使下属变得肆无忌惮,陆军大臣在他们的鼓动下,对这场政变持默许态度。
当时天皇已经准备好了“投降录音”,计划于15日向全体日本军人播放。而畑中健二看到形势紧迫,决定采取果断行动。8月14日的夜晚,畑中健二指挥军人们杀害了近卫师团长,并伪造命令,调动近卫师团前往皇宫“保卫”天皇。进入皇宫后,他迅速切断了与外界的通讯,开始搜索天皇的投降录音,但因为对皇宫内部结构不熟悉,加上部分工作人员在危机中成功藏身,畑中健二始终未能找到那份关键的“终战诏书”.
而畑中健二一行迟迟未能取得进展,这使得驻守东部的军队终于决定采取行动,镇压这一起试图阻止日本投降的政变。于是,在8月15日的黎明时分,这场军变被迅速平息,确保了日本能够按计划在当天正式投降。如果畑中健二的政变成功实施,势必会引发更为激烈的军事冲突,对整个日本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