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八月九日,成都城西北突然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锦江楼在张献忠的军队轰炸下轰然倒塌,尘土飞扬。瞬间,攻城的队伍蜂拥而入,踩过废墟,步步逼近。张献忠,身为八大王,带着胜利者的光辉笑容,昂首登上了城头。他的眼神中充满了骄傲,俯瞰着眼前的胜利成果。
然而,正当张献忠得意时,他的目光突然落在不远处的一座小庙上。这座庙并不显眼,却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迫不及待地走进去,想一探究竟。庙内,正中央端坐着一尊将军雕像,面容栩栩如生,威风凛凛。张献忠不禁赞叹道:“工艺巧夺天工,实在是非凡。”他伸手去触摸,然而这一触却令他心头一震——雕像的须发、眉毛,甚至口鼻,都仿佛真实的皮肤一般,触感温暖,宛如真人。
张献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尊雕像看起来不像是传统的泥塑工艺,而是真正的人体。充满了好奇,他命令手下四处打探,询问这尊雕像的来历。经过一番查证,张献忠震惊地得知,这尊雕像竟然是明朝开国元勋蓝玉的肖像。更让他大吃一惊的是,这座雕像的内部竟然是用石膏填充,外层覆盖的居然是蓝玉的皮肤。
听到这些,张献忠心头一震,忍不住感慨:“常有人说我残暴,是魔王,但若与朱重八相比,我倒真是温和许多。他甚至不放过亲家,比我还凶残。”的确,蓝玉的身世和经历足以让人感到震惊。他曾是朱元璋麾下的猛将,且和太子朱标的妻子常氏有着亲戚关系。蓝玉到底是如何命丧黄泉,且手段如此残忍呢?
朱元璋作为一位铁血帝王,在选定继承人时,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度,而朱标作为朱元璋和马皇后所生的长子,无疑是最理想的继承人。朱标不仅聪明仁慈,而且深得朝廷上下的爱戴。在他年轻时,便被立为太子,朱元璋为其设立了完善的培训班,培养其治理国家的能力。这个班由当时的大明精英组成,其中包括左丞相李善长、右丞相徐达、常遇春等,阵容可谓空前强大。
然而,命运弄人,年仅37岁的太子朱标却在一次陕西巡视之后突发疾病,没能从中恢复。朱元璋虽然全力照顾,甚至配备了最好的医生,但依然未能挽回太子的生命。朱标的突然去世,无疑给了整个大明朝廷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对朱元璋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按理说,太子去世后,应该由其他皇子继承大位。然而,朱元璋却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孙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这个决定引起了朝廷的巨大争议。按理来说,继承顺序应遵循嫡长子继承法,而不是将皇位传给朱允炆这种与嫡长子关系较远的后代。如此一来,朱元璋的决定显然挑战了这一传统,并激怒了大明的许多王子,尤其是与朱允炆年纪相仿的朱允熥。
更复杂的是,蓝玉,作为朱标的“护法”,看到了这一潜在的威胁。蓝玉身为一位名将,其军功卓著,而朱元璋多次依赖他的军事才能。朱元璋深知,一旦自己去世,蓝玉可能会成为朱允炆的最大威胁,因此他决定采取一系列的行动,以确保自己的孙子能够顺利继承大明的皇位。
蓝玉的军事才能几乎无人能敌,曾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无论是征战四川、击败蒙古铁骑,还是参与大规模的战役,蓝玉都屡屡展现出过人的战略眼光和领导力。他的功绩不仅令朝廷上下都对其赞不绝口,也让他成为了大明政权的关键人物。然而,随着朱标的去世,蓝玉逐渐感受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为了保证自己的孙子能够平稳继位,朱元璋最终决定除去蓝玉。
蓝玉的结局极为悲惨。最终,朱元璋通过锦衣卫指挥蒋瓛揭发蓝玉谋反,蓝玉被控谋反罪名,被处以极刑。即便如此,朱元璋对其仍旧有所宽容,没有施以更加残忍的刑罚。蓝玉的尸体被剥皮,作为警示,甚至连蓝玉的人皮都被送给了他的女儿,以此作为“纪念”。
这一切的发生,无疑揭示了朱元璋残酷冷血的一面。然而,作为一位帝王,朱元璋也深知权力的游戏,明白如何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保证自己的子孙能够稳固掌权。虽然这段历史充满了悲剧,但对于大明王朝来说,这一切的付出似乎都是为了江山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