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各位官人,对小女子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私信我呦。
清朝能够异性封王的人寥寥无几,时年羹尧收复青海功劳巨大,雍正帝曾对年羹尧说异性封王的没有几个有好下场,故此不封他为王。由此可见即便你立下不世之功,也是很难封王的,即便是封了王,也不会有好的结局。当然在明末清初过渡的阶段,清朝为了稳定朝局,克复领土,还是封了一批异姓王,但是他们的结局都没有得到善终。
清朝封的三位顺王都是明朝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挂征虏前将军印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毛文龙的部下加养孙,袁崇焕诛杀毛文龙后,他们陆续背叛明朝,投降满清。如果不是毛文龙的三个养孙相助,满清再过二百年也休想入关。他们为何从戍边将领变成清军入关的急先锋?
1.恭顺王——孔有德
孔有德是明末将领,降清成为清朝将领,被封为恭顺王,后改定南王。孔有德是跟随毛文龙一路成长起来的,个人能力非常出色,毛文龙赏识他的才能,将其收为养孙。辽东督师袁崇焕以“跋扈不臣”罪名诛杀毛文龙,这一刀不仅斩断明军防线,更斩碎了孔有德的忠诚。这让孔有德非常寒心一度对明朝失去信心,毕竟自己能够有后来的地位全靠毛文龙提拔,他不仅仅是自己的恩人,更是亲人。
孔有德等人在北直隶的吴桥突然举兵造反,一举攻下登州,明军将孔有德叛军围于登州城中,在明军猛烈的炮火下,孔有德见登州难保,弃城登船而逃。在明军围追堵截下,孔有德自知无路可逃,于是上书后金,愿意投降,孔有德带领家人和部下投奔了后金,皇太极闻讯狂喜:“此天助我也!”亲自出盛京十里相迎,行女真最高礼。
率军占领广西后,本该就此世代镇守,谁知李定国异军突起,率“象军”反攻广西,大军直逼桂林,孔有德连连大败,退守桂林紧闭城门,孔有德登城督战时,被一箭射中,自知抵抗不住李定国大军,于是亲手斩杀妻妾后挥刀自刎。
孔有德虽然骁勇善战,却无家国大义;追逐荣华,终陷不忠不义。
2.怀顺王——耿仲明
耿仲明是明末将领,降清成为清朝将领,被封为怀顺王,改封为靖南王。后金铁骑横扫辽东时,耿仲明嗅到机遇投奔了抗金总司令毛文龙,由于耿仲明十分精明、能打、会算账、还懂人情,十一位难得的人才,毛文龙随即守如麾下加以重用,就这样耿仲明摇身一变进入体制内工作。
毛文龙让其担任自己的“财务总监”,掌管着东江军的钱袋子,可见毛文龙是对其多么的信任。当毛文龙被斩杀后,耿仲明的人生急转直下,可以说是人生的信仰没了。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兵变,想要占据登州以此来谋生。登州被明军攻破之时,耿仲明逃亡,面对明军的穷追不舍,起初不欲降金,但是不降清只有死路一条,即便是再忠心,但是面对生死时,有谁不想活着呢?
清军入关后,先后跟随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等,多次征剿李自成。后跟随孔有德出征南明政权,自从归降了清朝之后,多次外出征战,这些出征都和孔有德在一起,从没有独自出征的时候。然而在正准备独自率军出征广西时,遭到弹劾说其部下私自藏匿脱离主人在逃的农奴,耿仲明上书请罪,他深知按照清朝的律法,自己难逃一死,与其整日提心吊胆,还不如以死谢罪,于是在江西自缢而亡。
3.智顺王——尚可喜
尚可喜是明末将领,降清成为清朝将领,被封为智顺王,改封为平南王。尚可喜与父亲加入明军,隶属毛文龙部下,父子两人一同征战天下。随着其父亲尚学礼刚被后金军杀死后,主帅毛文龙拍着他的肩:“你爹的兵,归你了!”。
在皮岛兵变中,尚可喜以一己之力平息兵变,黄龙救出后,面对救自己的恩人,必须的大加重用,于是将其视为心腹,对其进行拔擢。
据守旅顺的黄龙被后金攻破后,黄龙畏罪自杀,沈世魁接任东江总兵,由于沈世魁早年曾遭到尚可喜的打压,在上位后第一件事便是要报复尚可喜,尚可喜知道后,为求生路只得投降后金,为后金卖命。其实尚可喜完全可以向更高长官申诉的,完全没有必要当叛徒。然而他没有,却选择了一条更危险的路。
清军入关后,跟随吴三桂清剿李自成部,跟随定南王孔有德进攻湖南,靖南王耿仲明畏罪自杀后,统帅大军平定广州,在围困十个月后才将广州城攻破,尚可喜将帅旗插上广州城头,为宣泄久攻不下的气愤,在城破后发起了残忍的屠城暴行,在十二天内尽歼广州少壮男子,清军见丁壮即杀,护城河七日血流不竭,残忍手段,让人胆寒。最终他在广州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
完成自己的事业后,尚可喜曾十一次上书请求回到家乡养老,都没有得到康熙的允许,恰逢吴三桂以反对削藩起兵造反,靖南王耿精忠亦起兵反叛,云南、贵州、福建、江西、广西等地皆为吴三桂统辖,吴三桂的信使潜入王府邀请他共谋大事,此时尚可喜坚持效忠清室,不为吴三桂造反所影响,同时他也不畏惧吴三桂那一套,始终同清朝站在一条线赏,在他的牵扯下,为清军平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然而面对吴三桂加投降他们叛军的攻击,广州大部失陷,形势一度危机,尚可喜的长子可不想就此失败,放弃广州这片土地,于是他控制住尚可喜,夺得广东最高指挥权,以此响应吴三桂叛乱,告诉吴三桂我和你们一伙了,不要打我了,于是加入叛乱的行列,尚可喜知道自己的儿子的种种举动,气的直跺脚,后想要悬梁自尽而未得逞,不久便突然去世。
面对其子的叛变尚可喜十分羞愧,自己忠心可鉴,誓死忠于大清,而孩子叛乱,无疑是给他蒙羞了。
以上便是清初三顺王的结局,虽然背叛明朝,投降满清,但是他们都是迫不得已,如果毛文龙没有遇害,没有明朝官员的大肆报复,他们是不会投降满清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明朝的自我腐败造成的。
若毛帅不死,若饷银不缺,若朝廷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