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封建制度从秦始皇时期开始,因此可以说,秦始皇无疑是开创皇帝制度的奠基人,被誉为“千古一帝”。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卓越的帝王,竟然突然去世,导致了他的政权迅速崩塌。这无疑是历史上最令人惋惜的事件之一,很多学者感慨,上天带走了秦始皇,却让刘邦和项羽这些人物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那么,秦始皇到底是如何死的呢?这一问题自古以来一直存在争议,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著名学者郭沫若曾提出过一个猜想,认为秦始皇很有可能是被人所暗杀。这个推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秦国当时的政治格局来看,秦始皇的存在对国家的稳定至关重要。首先,秦国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其中精锐的百战老兵多达80万到100万之间。同时,秦始皇亲自主持建立和巩固了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国家的命令能够轻易地震慑地方官僚。秦始皇在世时,整个秦朝朝廷内部几乎没有人敢反叛,国家的运作像是秦国早期改革的延续,井然有序。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秦始皇一旦去世,这一切都开始迅速瓦解。比如,当时50万南征的秦军再也没有返回,而整个国家的正规军也只剩下了20万长城军团。这样的局面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悲剧,若秦始皇没有去世,即使项羽再强大,也未必能够改变历史的走向。
与此同时,秦始皇去世后,朝堂上缺乏合法继承人,导致了各方势力的激烈争斗。尤其是赵高的极端手段,不遗余力地破坏秦始皇的遗产,最终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因此,许多人认为,只要秦始皇没有死,秦朝的历史或许会走得更远。然而,不幸的是,秦始皇的突然去世使得一切都无法挽回。由此,很多学者迫切想知道秦始皇到底是如何去世的,难道真的是天命吗?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秦始皇去世之前确实有很多神秘的征兆。有传言称,某些人自称是天使,预言祖龙将死。同时,天上还降下陨石,石上写着秦朝将会被胡人灭亡。司马迁认为,秦始皇之死是天命注定,为的是让刘邦继位。
然而,作为现代人,我们显然无法轻易接受这种说法。秦始皇的死,肯定有更深的原因。于是,许多学者开始从司马迁的记载中寻找线索,推测秦始皇可能是因为某种疾病突发而死。
通过一些记载,学者们确实发现了一些线索,其中有一句话提到,秦始皇的形象是“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郭沫若认为,这些描述揭示了秦始皇的健康问题,例如软骨症、马鞍鼻和气管炎等疾病。这些疾病虽然不容易被察觉,但一旦加重,很可能会导致突发的死亡。
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秦始皇的死或许并非是天命的安排,而是由于长期积累的疾病突然爆发。但郭沫若也持怀疑态度,毕竟秦始皇在生前曾面临多次刺杀,依旧安然无恙。而且,当时他正处于巡游途中,身体状况尚可,似乎并不符合因病死亡的情形。
因此,郭沫若在其历史小说中提出了一种更为激进的猜测,认为秦始皇死时耳朵出血,且耳朵里有一根钉子,这表明他很可能是被他人所暗杀,而不是自然死亡。那么,谁有胆量对秦始皇动手呢?答案显而易见,唯一能接触到秦始皇的,便是权臣赵高。司马迁也曾提到,自从李斯派出的间谍泄露了秦始皇的机密后,秦始皇对朝臣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始终保持神秘,与赵高一人亲近。
根据这一推理,秦始皇的死很可能与赵高有关,而耳朵里的钉子便是赵高下手的证据。虽然秦始皇生前确实生病,但如果仅凭疾病,他的死还不至于如此迅速,而赵高等人的阴谋,可能是导致秦始皇意外死亡的加速因素。
然而,郭沫若的这一观点毕竟出自小说,并非历史文献,因此不能当作确凿证据。我们应当理性看待这一猜测,毕竟当时历史资料有限,许多事实并无法考证。
今天,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仍然倾向于认为秦始皇死于非自然死亡,但至于死亡方式,至今无法确定。有一种可能性是他因长期服用含有汞成分的丹药,最终因中毒而死。也可能是赵高利用这一点,将毒药加剧,导致秦始皇急死。而秦始皇的陵墓内大量汞的存在,使得即便后人验尸,也无法得出确切结论。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推测。毕竟秦始皇已去世多年,我们再也无法直接得知他死因的真相。最终,历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他如何死去,而是他如何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