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国民党高级将领陈仪被台湾“国民政府国防部高等军法合议庭”以“煽动军人叛逃罪”判处死刑,且所有财产被没收。当行刑的那一天,另一位国民党高层人物蒋鼎文负责监斩。陈仪与蒋鼎文是多年交情的老友,蒋鼎文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却在这一刻无言以对。伴随着一声枪响,陈仪的胸口被子弹击中,倒地毙命,现场气氛沉重,举目无言。
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陈仪被判死刑的具体原因,流传着众多不同的解读。这位曾经是国民党上将、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的要员,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坎坷,才走到今天这一幕呢?
陈仪于1883年出生在浙江绍兴,是蒋介石的老乡兼同学,1900年至1907年间,他先后在日本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接受教育。辛亥革命爆发时,陈仪积极参与了浙江的独立运动。民国建立后,陈仪被推选为浙江都督府陆军部部长,并兼任陆军小学的校长。1916年,陈仪曾短暂离开军职,进入上海的一家私人银行工作。直到1922年,他偶遇了曾在日本留学的同学孙传芳,孙传芳虽然出身草莽,未曾受过正规军训练,但他给了陈仪一个庇护之地,陈仪也在孙传芳的麾下担任了师长长达八年。
1930年,另一名留日同学何应钦看不下去陈仪的处境,主动推荐他进入国民党政府任职。由于得到了何应钦的推荐,陈仪顺利进入国民党高层,并担任了军政部兵工署署长这一重要职位。不久后,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为了了解日本的动向,频频召见留日学子,陈仪因此得以与蒋介石接触,且得到了蒋的赏识。1933年冬,陈仪被任命为福建省政府主席。
然而,福建省民众对陈仪的态度却并不友好。福建人民极为反感他对日不够积极,甚至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胞。陈仪深感无地自容,在接到蒋介石“静观其变”的命令后,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厦门沦陷,心中极为无奈。七七事变爆发后,全面抗战已是全国的共识,陈仪心中也萌生了改变形象的愿望,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兵权支持。
1938年年底,汪精卫投敌叛国,陈仪公开向记者发表言论,强烈谴责汪精卫叛国的行为,并公开为自己曾经妥协的态度向福建人民道歉,表示今后将坚决抗日。这番言论引发了蒋介石的愤怒,蒋介石视陈仪为不忠之人,于1941年秋,将其一律降职,彻底罢免了其职务。
尽管如此,陈仪仍在国民党内积累了一定的根基,因此蒋介石并没有彻底撕破脸皮,而是让陈仪调任重庆,担任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职务,如行政院秘书长和党政考核委员会秘书长。通过这些岗位,陈仪对国民党的腐败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愈发感到失望。
抗战胜利后,陈仪本打算彻底与国民党切割,可蒋介石却再次让他担任台湾行政公署长官一职。刚到台湾的陈仪原本满怀希望,想要投入到台湾的建设中,但由于蒋介石的施压,导致台湾充斥着美国货,特务横行,奸商与腐败官员勾结,百姓苦不堪言。1947年初,台湾爆发了二二八起义,成为压垮陈仪的最后一根稻草。尽管陈仪已做出努力平息局面,但蒋介石仍派遣大军进行血腥镇压,导致三万多同胞丧生,陈仪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场接二连三的背叛令陈仪对蒋介石愤恨至极,也彻底断裂了与国民党政权的信任。就在这时,山东孟良崮一战爆发,国民党王牌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几乎全军覆没,蒋介石愤怒至极,在众目睽睽之下对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拳脚相加,最后汤恩伯脸上满是血,跪着离开。事后,汤恩伯跑到陈仪面前哭诉,表示要自杀。陈仪尽力安慰他,并与汤恩伯共同探讨如何反蒋。
然而,陈仪的仕途并未如他所愿。1948年,蒋介石再次召令陈仪赴浙江担任省政府主席,陈仪拒绝了这一任命。蒋介石并未发怒,而是让陈仪先去上海休息,再作考虑。到了上海,陈仪与汤恩伯再次彻夜长谈,汤恩伯表示全力支持陈仪东山再起。最终,陈仪决定赴浙江任职,并与汤恩伯密谋通过此次任职机会与中共接触,计划一举反蒋。
1949年初,陈仪接到国民党释放政治犯的命令后,果断行动,释放了大量中共党员及进步人士。然而,汤恩伯迟迟未现身,这使得陈仪产生了疑虑。经过一番调查,陈仪最终得知,汤恩伯已经被蒋介石收买,并背叛了他。此时的陈仪开始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错误判断,但一切为时已晚。
1949年2月,陈仪被免去浙江省政府主席职务,并被国民党特务押送至上海。2月27日,陈仪被转移至浙江衢州,之前他一直计划的“浙江起义”也彻底失败。此后,陈仪被秘密囚禁在台湾基隆要塞。
1950年春,蒋介石考虑到陈仪的历史地位,提出要求陈仪写信公开谴责张治中、傅作义等人背叛国民党,并表明自己悔过的诚意。然而,陈仪拒绝了蒋介石的要求,坚持表示自己唯一对得起自己的,就是曾经反蒋。蒋介石对此勃然大怒,决定毫不手软地处决陈仪。
1950年6月18日清晨,陈仪在台北被执行枪决,尸体由其弟收回。虽然汤恩伯逃过一死,但失去了蒋氏父子的信任,最终在1954年病死,遗留下无尽的骂名。
近年来,关于陈仪与中共合作的细节被逐渐揭示。可以确定的是,1948年底至1949年初,陈仪确实打算与中共方面展开合作,推翻蒋介石政权。然而,陈仪的过度自信和高调行动,使得这项计划未能如愿实施。蒋介石最终决意处决他,也正是为了对台湾民众展示强硬姿态,并减少内部不稳定因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