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皇帝的统治时期,他对江南地区进行了重大的行政划分,将其一分为二,形成了今天的江苏省和安徽省。为了加强对这两个省份的管理,康熙特意设立了一个重要的官职——两江总督。这个官职在历史上颇具威望,大家或许都听说过。那么,这位总督到底可以调动多少军队呢?确实,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可以调动的人数并不少,但考虑到实际的政治局势,如果真的想借助军队进行叛乱,那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我们熟悉的巡抚和总督这两个职务,实际上早在明朝初期便已存在,虽然当时并没有明确的记载。随着明朝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后期,这两个官衔的权责逐渐被正式确立,并有了明确的文献记录。
进入清朝之后,政府沿用了许多明代的政治制度,很多人认为总督的权力应当大于巡抚。然而,实际上这两者是处于平级状态。举个例子来说,虽然总督负责的区域通常较大,管理两个或三个省份,但他的职责主要集中在军事方面,而对地方事务却无权干预。
至于巡抚的职责,他虽然只负责管理一省,但该省内的所有事务都由他独自掌握。如果需要调动军队,则必须和总督进行商议,毕竟总督是军事事务的最高负责人。
在清朝时期,地位最为显赫的官职按理应是直隶总督,其次便是两江总督。有一种误解认为“两江”二字指的是江苏和浙江两省,实际上,真正的两江总督负责的是江西、安徽与江苏三个省。可想而知,这三省的兵力相较于其他区域要丰厚得多,每个省至少拥有两万军队,总共有超过八万的兵力,光这个数字就已相当可观。
当然,这八万的军队并不是历史上的最高数字。在太平天国之乱时期,曾国藩为了能彻底消灭这个叛乱势力,特请皇帝任命其为两江总督。当时,他能够调动的军队规模至少超过二十万人。
然而,既然这个职位拥有如此庞大的军队,如果他抱有叛变之心,该怎么办呢?实际上,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并不高。因为在隋唐时期,军权和政治权力的界限并不明显。当朝廷发生内部问题时,地方官员因为掌握军权,极易出现叛乱。但到了明清时期,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重演,政府采取了将军事和政治职权彻底分开的措施。
可以这么说,总督虽然能调动相当规模的军队,但军队的后勤供给则在巡抚的职责范围之内,因此即使总督有叛乱的想法,巡抚也会对他产生一定的制衡。
曾国藩所掌握的庞大军事力量,其实早已引起了皇帝的警觉。因此,清廷迅速提升了几位巡抚,以便平衡权力。
在清朝的早期,总督与巡抚可能会在同一地点工作,这种安排容易造成权力的冲突,毕竟一方主管军事,另一方负责政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逐渐调整了这一制度,避免了巡抚与总督之间的摩擦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