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之所以能够成功进关并统一全国,吴三桂的贡献不可忽视。在清王朝定都北京后,为了回报吴三桂的功绩,特地封他为“平南西王”。然而,在康熙皇帝继位后,清朝开始了削藩的政策。1673年,吴三桂因不满这些变革而起义,他在云南杀死了巡抚朱国志,并发动了起义。到1681年,他的叛乱被镇压,这场战争史称“三藩之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惨痛记忆。
在吴三桂起义之初,他的势头如虹,清军面对他的进攻犹如无物,屡屡遭遇惨败。然而,随着康熙皇帝的谋略调整,此事的结局却逐渐发生了变化。除了吴三桂在军事部署上的失误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是,汉人对他的支持并不积极。尽管此时满汉之间的矛盾普遍尖锐,汉人也常常受到满族统治者的压迫,依理说汉人应该支持吴三桂,但现实却是,他们选择了冷眼旁观。究其原因,吴三桂的一桩凶杀案便是导火索。
在1662年,缅甸的势力将南明皇帝永历(朱由榔)献给吴三桂,随即吴三桂向清朝皇帝请示,准备将其押送至京城。然而,出于对反清复明者可能进行营救的担忧,清朝皇帝批准了吴三桂的请求,致使他在昆明将永历皇帝杀死。可以说,吴三桂在此事上的决策极其愚蠢。即便永历自身无能,但他依然是民间视为正统的汉人皇帝。杀了永历,吴三桂就宣告了与许多明朝遗民的决裂,此举令他无法再与汉人合作。
事实证明,吴三桂在杀死永历之后,迅速成为反清复明志士的眼中钉,其反叛行动后,汉人们对他的态度逐渐转为冷淡。从那一刻起,吴三桂与明朝遗民之间划定了明确的界限,也遭到了汉人广泛的非议,这一切都是导致他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吴三桂的去世对于吴氏家族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失去其领导者后,仅仅三年的时间,吴氏集团便走向了彻底的衰败。
题外话:如果吴三桂在当初不杀永历皇帝,而是选择联合南明遗民,并利用汉人的支持,或许局势会有所不同,他能否最终赢得胜利,依然是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