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琮,作为荆州一位举足轻重的统治者,手握众多精锐兵员以及丰富的粮草储备。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不仅没有谦卑地投向同时代的英雄刘备和刘琦,以联合抵抗曹操的进攻,反而选择了向曹操投降。根据《三国志·刘表传》的记载,自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始,刘表便成功平定了长沙郡和其他邻近地区,积累了超过十万的强大军队。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蜀汉的军事谋士诸葛亮出使东吴,与孙权论及时提及曹操麾下的三十万大军已经吞并荆州,显然这一切都凸显了荆州的丰饶和强盛。在短短的十年间,刘表所掌握的军力竟然实现了100%到200%的显著增长,令人惊叹不已。值得注意的是,刘表的军事才能也是不容小觑的。在初平年间(公元190-193年),他成功击败了江东的猛将孙坚,体现出非凡的战斗力与卓越的战略眼光。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刘备为了躲避袁绍的追击,逃至荆州,恳请刘表庇护。刘表虽表面上对刘备表现得热情款待,视他为兄弟,实则内心对刘备早有警觉。他深知刘备为众人所推崇,因而将他派去抵挡夏侯惇和李典的进攻。未料到,荆州的一些地方势力在短时间内纷纷倾向刘备,这让刘表的内心产生了新的考量。在表面支持刘备的同时,刘表并未重用他,反而悄然对他保持警惕。这一系列举动显示出,刘表并非目光狭隘,胸无大志之辈,而是在错综复杂的割据局势中,展现出卓越的远见与深思熟虑的决策能力。
刘琮是刘表的次子,其生母为刘表的后妻蔡夫人。蔡夫人常常在丈夫刘表面前贬低刘琦,这导致刘表对刘琦日益疏远,而对刘琮则愈加偏爱。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当曹操发起南征之际,刘表却不幸去世。尽管在《三国演义》中,刘琮被描绘成仅十四岁的少年,但由于他能够迎娶蔡夫人侄女并受到宠爱,实际上他的年龄应该远超这一数字。刘琮的心中曾对抵抗曹操的局势有所考量,但他母亲蔡夫人与舅舅蔡瑁却为投降而欢呼。
在此关键时刻,谋士傅譔的意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指出,凭借荆州的兵力来对抗曹操,实际上是在顶撞上级,伦理上也无法站得住脚。而曹操若想名正言顺地攻占荆州,那么毫无疑问地就是一次正当的理由。他质疑刘琮:“你认为自己比刘备强吗?”刘琮无奈答道:“我不及刘备。”傅譔接着陈述,若刘备连抵挡曹操的能力都没有,那用刘备来对抗曹操,简直是以卵击石;而一旦刘备真的能够与曹操一争高下,那他将会成为一个无法臣服于你的独立者。经过深思熟虑后,刘琮最终做出了妥协的选择,决定投降并放弃抵抗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