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符号提起时,大家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中国,“唐人街”便是其中之一。这些街区以唐朝在海外的巨大影响为命名,唐朝的辉煌时期让这个名字历久弥新。谈及唐朝,不能不提到唐太宗李世民,他不仅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得万国来朝,更以“天可汗”的美誉为后世铭记。
唐太宗李世民发起的“玄武门兵变”改变了唐朝的历史,许多人会问,李建成为何失败?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唐太宗李世民在军事才能上的卓越,尤其是在“武略”方面的出色表现,成了他的优势。唐朝人崇尚武勇,正如一首诗所写:“宁做百夫长,不做一书生”。李世民身边不仅有房谋杜断这样的智谋之士,也有程咬金、尉迟敬德等猛将,甚至还有李靖、李绩等帅才。李建成相比之下,似乎就像一个光杆司令。正因为如此,在“玄武门兵变”中,李建成显得捉襟见肘,而武略的对抗最终让他失败。
然而,是否真如这样简化的原因呢?我认为这一解释有些片面,因为李建成手中还有一张王炸——罗艺。他不仅能够单独扭转战局,堪称一员猛将。在《隋唐英雄传》中,罗艺训练的“燕云十八骑”在面对突厥时的强大战力让敌人闻风丧胆。虽然历史上并没有真正的“燕云十八骑”,但从小说中对这支部队的多次提及来看,它象征着最强的军队,罗艺的军事才能由此可见一斑。
一、称霸一方
罗艺出生在隋朝,虽然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将领,可以说是军官家庭出身,但由于当时科举制度未建立,晋升的途径主要由豪族把控,尽管屡立战功,罗艺也只能担任虎贲郎将这样的职位。然而,随着隋朝末期的动荡,军阀割据,罗艺找到了机会,不断打胜仗,逐渐积累了越来越高的声望。他很快掌控了幽州和营州,成为了东北地区的一股重要势力。幽州在隋唐时期是军事重地,也是交通和商业中心,由此可见,罗艺的势力越来越大,成为了各方势力争相拉拢的人物。
二、效力李唐
罗艺与李建成的结识,恰好填补了李建成在军事上的短板。李建成缺少一位真正的猛将,而罗艺希望能更进一步,两人因此达成了互利的合作。于是,罗艺加入李建成的阵营,成为他的王牌大将。在罗艺的加入后,他表态时还做了一个“投名状”,通过无故殴打李世民的亲信,显示出自己忠诚于李建成的决心。这样的举动无疑得罪了李世民,也为他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事态逐渐扩大,最终唐高祖李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由于罗艺在李建成阵营中的重要性,李渊决定暂时将李世民和罗艺分开,并派罗艺前往泾州。
三、被一神婆忽悠而死
“玄武门兵变”之后,李世民的胜利让他登上了皇位。可是,罗艺由于过去的种种得罪,深知自己已经处于危险之中,日渐感到恐慌。李世民即位后,依照惯例为罗艺送上了赏赐,然而罗艺却误以为这是一种陷害,认为“总有刁民要害朕”,于是他决定再次起兵,试图占领幽州。但天时地利人和已不再,罗艺最终失败,迅速被打败。
那么,罗艺为何会选择“谋反”呢?其实背后有一段迷信的故事。在济阴有一名李姓女子,她是个封建迷信者,以善于说辞著称,逐渐声名鹊起。罗艺的妻子孟氏邀请她到家中,李姓女子对孟氏说,她有成为皇后的命格,并暗示罗艺也应当登基为帝。许多人听到这些话会觉得荒谬,但罗艺夫妻却信以为真,认为这是他们的命运指引,于是决定反叛。最终,在他们的“谋反”失败后,罗艺夫妻和李姓女子被斩首。
结语
“封建迷信害死人”,这句话真可谓有其道理。罗艺的“造反”直接源于他听信了封建迷信的言辞。如果他没有相信这些荒诞的说法,历史是否会因此改变,谁也无法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