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末年,有一位军阀的经历可谓传奇非凡。这个人曾做过和尚,过过乞丐,做过强盗,甚至加入过黄巢起义。后来,他又投降了朝廷大将高骈。守城时,城池被敌人攻陷,他只得投奔了河阳节度使诸葛爽。诸葛爽去世后,他与诸葛爽的儿子争夺河阳,但最终失败,之后向李克用求援,成功收复了河阳,自任河阳节度使。可他最终也因为与当地百姓的不合,被联合起来的朱温赶走,只好再次投奔李克用。后来的事情更加离奇,他因土地争斗,背叛了李克用,再度投向朱温,却最终意外地活得了下来。今天,咱们要说的不是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李罕之,而是他所带领的百名精锐中的一个,杨师厚。
李罕之投奔李克用时,特意挑选了百名精锐部队作为礼物送给李克用。其中一员名叫杨师厚,原本在晋军中并未待多久,便因违背军法逃离,直投朱温门下。朱温欣赏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杨师厚,任命他为宣武军押衙。不久后,杨师厚的表现赢得了朱温的青睐,直接被任命为曹州刺史。一个从小兵到押衙,再到刺史的飞速晋升,实在是在动荡年代中令人惊讶的“火箭升空”。在李罕之和李克用手下蹉跎了许多年的杨师厚,终于得到了明主的赏识。由此,他对朱温感激涕零,并誓死效忠。
897年,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去世,侄子王珙和养子王珂因争夺节度使之位向李克用和朱温求援。朱温指派杨师厚和张存敬率兵前往河中,帮助王珙争位。两人屡次击败王珂的军队,但王珙为人苛刻,且感恩之心缺乏,最终导致了许多部将的背叛,王珙最后被部下斩首。
900年,朝廷宰相与宦官之间的矛盾爆发,宰相矫诏命朱温攻入长安,朱温不断破城攻地,直至兵临长安近郊。当年年底,唐昭宗因宦官威胁,前往凤翔投靠李茂贞。朱温以“拯救皇帝”为名,立即带兵攻打凤翔。
902年,朱温再次进攻凤翔,李茂贞集结精锐准备决一死战。朱温派出杨师厚作为秘密武器,杨师厚带领着他亲自训练的部队与凤翔的精锐军队交战,经过激烈厮杀,最终大获全胜。李茂贞被迫困守城池数月,最终只得交出唐昭宗。朱温从此拥有了皇帝,成功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踏出了篡位的关键一步。
903年,青州王师范察觉到朱温篡唐的意图,决定起兵反抗,并联合了淮南的杨行密。杨行密也迅速响应,派遣王景仁领兵两万北上支援。朱温命自己最信任的侄子朱友宁前往平叛,但朱友宁并未能抵挡住王师范和王景仁联军的进攻,最终在战斗中败北身亡,宣武军损失惨重。朱温震怒,亲自带领大军征战青州,在青州城下击败了王师范的部队。王景仁趁机进攻,然而在阵中英勇冲杀,朱温对此深为赞赏,称:“若我能拥有如此勇猛的大将,天下何愁不能平定?”
杨师厚因朱温的赞赏而决心奋战,最终在辅唐大战中,杨师厚的部队击败了王景仁,迫使其主力撤退。这一战让朱温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开始向更广阔的目标进军。
战斗未歇,杨师厚继续进攻青州,在诱敌深入时巧妙布下埋伏,再次打得王师范主力溃败,重创了对方,数千人命丧黄泉。此战后,朱温彻底收复了山东地区,杨师厚因此大功被加封为武宁军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