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尽管每个朝代都难以说出有着显赫的名将,但至少总有几位杰出的人物为国家撑起一片天地。然而提及宋朝,这其中的心酸与无奈,确实让人感慨。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一位崇尚文治而轻视武功的君主,甚至亲自颁布了保护文官的法令。这种做法在宋朝初期或许合情合理,因为在当时,朝堂上虽有不少武官,但有才能的文官却是凤毛麟角,因此对文官的保护在当时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但是,随着大宋王朝的发展,其后期的做法不禁让人哭笑不得。在这个重文轻武的王朝中,真正可以称得上名将的人数寥寥无几。在宋朝的众多名将中,岳飞和杨家将等人的故事尤为传颂。
杨家将显然属于武将世家,其家庭中父辈、子辈、甚至孙辈都为武官。其中,战斗力排名最高的当属杨继业。他被称为“杨无敌”,这个外号的由来颇为简单,主要是因为他在对辽国的征讨中屡屡获胜。然而,最终在一次讨伐失败后被围困,杨继业为了不被敌人俘获,选择了以头撞死在李陵碑上,这种壮烈的行为,彰显出他的勇气与果敢。
在历史上,杨家将的主要人物多为杨继业的后代,可惜因朝堂中奸佞之辈的权谋,整个杨家几近灭族。在众多杨家将中,较为著名的将领还有杨继业的第六子——杨延昭,《杨家将》的小说中将其称为“杨六郎”。据传,杨延昭在战场上总是身先士卒,获得战功的时候也会与部下共同分享,这使得他在部下和其他将领中赢得了极高的尊重。
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也是一名颇具军事才能的人物。范仲淹曾发现他的军事潜力,并将其留在身边。在狄青征战广西时,杨文广同样参与其中。然而,由于战斗的疲惫和健康的逐渐恶化,他最终因劳累过度而在任上去世,实乃古战场的一桩悲剧。
尽管杨家将士英勇无畏,但杨文广之后,他们家族几乎没有了能够卧龙奋起的将领,后代多徘徊于中下级军官之间,渐渐淡出历史舞台,成为了被遗忘的存在。北宋与辽国之间的雁门之战,是双方对抗中难得的一次胜利,然而在赵匡胤重文轻武的政策下,北宋王朝却如同一只不断被追击的羔羊。
试想,如果北宋在文武大臣的选拔上能够实现平衡,或许历史就会发生截然不同的改变,大宋也不会遭受频繁的侵扰与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