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临终前询问武则天:我去后,何去何从?武则天的八字回应让他保全一命
导语: 李世民被誉为一代英明的君主,在历史的舞台上,他经过兄弟之间的激烈竞争,最终胜出,耕耘出大唐盛世的壮丽画卷。然而,这样一位杰出的君主,在他离世之际却显得有些糊涂,间接地为大唐的江山埋下了隐患。究竟这一切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请听小编为您细细展开。
李世民是唐太祖李渊的次子。他从小便追随父亲起兵,凭借出众的军事才能在军中脱颖而出,经历多次战斗,最终击败了王世充、窦建德和刘黑闼,被封为秦王,逐步成为大唐军队的核心指挥者。身为第二个儿子,李世民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辈子的秦王。最终,他决定先发制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成功击败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从此掌握朝政,成就了他作为明君的历史地位。
李世民能够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并最终成为大唐的第二任皇帝,绝非偶然。这不仅源于他卓越的领导才能,还在于他敏锐的政治直觉,总能清晰感知大局的变动。在玄武门之变前的关键时刻,李渊下令让李元吉出征,并将秦王府的所有将领带走。此令一出,李世民意识到父亲可能因对太子的偏爱,已经开始将他排除在外。于是,他立即采取了反击措施,事先埋伏于玄武门,成功消灭了太子与齐王的势力,掌握了大权。
公元642年,即贞观十六年,李承乾因对李世民宠爱其弟心生不满,加之认为自己继位无望,联合侯君集积极策划反叛。李世民的智慧非凡,早已察觉到太子的阴谋。当李承乾的军队抵达宫廷时,李世民早已做好充分的准备,最终李承乾的叛变走向失败,被贬为平民,尘埃落定。
李世民虽能力超群,但武则天同样不甘示弱。公元649年,是李世民生命的最后时光,重病卧床的他面临着生命的终结,而武则天则在一旁细心照料他。武则天在十四岁便入宫成为李世民的才人,初进宫时倍受宠爱。然而,随着她习马后受到冷落,在后宫中默默无闻地生活了十多年。在李世民临终之际,她依然陪伴在他的身边,尽心尽力地照顾。就在这时,李世民脑海浮现出曾有术士为大唐推算的国运,预示着“以武代李”的宿命。他随即询问武则天:“我去世之后,你打算如何?”武则天心中明白,这个问题关系到她的未来,她低下头,沉思片刻,答道:“青灯古佛,了此余生。”
李世民听完武则天的回答,心中不禁感到一丝安宁。虽然他心里明白,武则天若成了导致自己王朝覆灭的一方,也未必会掀起多大的波澜。李世民去世后,大部分嫔妃被送入寺庙,实际上是过着尼姑般的生活,为皇帝守寡。这个地方,李世民似乎是存在失算。他想不到的是,李治居然会召回武则天入宫,更未曾料到,这个外表柔弱的女人,真的能够颠覆他所建立的朝代。
结语: 作为一代明君,李世民为建立大唐之江山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结出了贞观之治的果实。或许他永远也无法想象自己的王朝会在儿子之手拱手让出。然而,话说回来,武则天对李家也并非不仁,最终仍旧将大唐的江山归还于李氏。对于武则天,这位在历史长河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女性,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