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历史人物是谁呢?他就是江东的“小霸王”孙策。
吴大帝孙权是从他的哥哥孙策那里,接过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统治基础,依靠这一优势终于实现了三国鼎立的霸业。然而,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在真实的历史文献里,三国时期的核心故事依旧是魏国与蜀汉的斗争,而东吴则显得相对边缘,似乎只是个“打酱油”的角色。
这与孙权对自己角色的定位密切相关:他占据着江东,侧重于巩固势力,向西则是掌控荆州。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守。
而孙策的战略则截然不同,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攻。倘若孙策没有遭遇意外而死于阴谋之手,三国的打斗与斗争将会更加精彩纷呈。
孙权心里只想着成为一个安安稳稳的土财主,每天收租务农;而孙策则胸怀壮志,立志于天下。他明白曹操这一北方强敌常常对自己伸出橄榄枝,却依然在积极准备削弱曹操的力量。尽管曹操势力雄厚,但北方还有他最忌惮的对手袁绍,南方则有刘表与孙策的存在。想想曹操此时的处境,他仿佛被夹在两大势力之间的“夹心饼干”,内心难以愉悦。
江东以东是辽阔的大海,不需要驻守的兵力,孙策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实现他袭击许都和迎接献帝的宏伟计划,团结诸侯,进而施展更大的野心。
孙策设想与袁绍结盟,共同夹击魏国,届时曹操的兵力必然会被迫南北分裂,崩溃的可能性并非没有。曹操勇敢地北上与袁绍对峙,正是因为他判断了刘表绝不会支持刘备的打算。而孙策则也暗自算计着,虽为人粗率,却终究会因小人之手而陨落。但其死亡,与其说是偶然,不如说是命中注定,天意显然不想让他在这场乱局中搅局。
即便退一步说,假使孙策未能成功袭击许都,但若他再活上20年,活到46岁,这个年纪正值壮年,依然会成为曹操的巨大威胁。立孙权为继承人,也只是孙策无奈之下的选择。孙策以攻为主、孙权偏于守,这样的组合在动荡的年代中,前者的进攻性显得更为重要。
如果孙策未死,消灭曹操并未必能够做到,但消灭荆州的刘表则相当有可能。这将算得上是刘备最大的噩梦。只要有孙策在,刘备的各种阴谋诡计便难以得逞,自然无用武之地。当然,凭借刘备的能力,成就入蜀之路还是有希望的。如果如此,曹操、刘备与孙策三人之间的争斗将点燃历史的辉煌篇章。三个人的目标皆为统一天下,必将展开一场精彩绝伦的较量。
但有孙权这位以守为主的土财主,他的梦想不过是守住江东这片小小的土地,举目四望,他的格局与雄心与孙策相比,似乎显得稍显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