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备的阵营中,除了著名的诸葛亮,他还有一位令司马懿都感到忌惮的谋士——法正。如果法正没有过早去世,他无疑能为刘备的事业添砖加瓦,或许他能够帮助刘备一统天下。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刘备不仅拥有诸葛亮这位才智过人的谋士,还拥有庞统这个卧龙凤雏中的一员。许多人曾认为,刘备凭借这两位智囊,定能称霸一方。然而,庞统却在还未大展拳脚时便英年早逝,刘备只剩下了诸葛亮一位谋士。而实际上,除了庞统外,刘备阵中还有一位极具才华的谋士,他的名字便是法正。
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法正这个名字。法正早年是刘璋的部下,身为一个胸怀大志且知识渊博的人,却因为刘璋对人才的冷漠而仅被任命为一个小小的县令。尽管如此,法正并未气馁,凭借自己的才华,在他人的推荐下逐渐升职,最终被任命为军议校尉。由于法正才智过人,他很快在职场上引起了同僚的忌惮和排挤。法正因此深感苦闷,夜晚常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正是在这种境遇下,法正与益州的张松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常常互诉心中不满,决定离开刘璋,寻找新的机会。在赤壁之战后,法正和张松对刘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刘备是一位有大志之人。于是,他们决定投奔刘备,并最终得到了刘备的重用。刘备欣然接纳了这两位谋士,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成功夺取了益州。法正也因其卓越的谋略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
每次出征,法正都会随军出征,而诸葛亮则在后方负责军务。刘备采纳了法正的建议,成功击败夏侯渊,进入汉中称王。法正也因此被封为大官,然而,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个玩笑。这个比诸葛亮年长五岁的才子,竟在46岁时去世,令刘备深感悲痛,甚至泪流满面。法正的才智,显然深得刘备的器重与依赖,正因如此,刘备才会为失去他而如此痛心。
法正对刘备忠诚至极,深信“士为知己者死”。为了保护刘备,他在一次战斗中为刘备挡下箭雨,自己却受了伤,最终安然撤退。法正的忠诚与勇敢,让刘备对他倾尽所有信任,甚至在法正病逝后,刘备数日无法进食,痛哭不已。
法正的性格非常鲜明,恩怨分明。在得势后,他不忘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恩惠,他也会铭记在心;而对于那些曾轻视或得罪过他的人,他也绝不会放过。凭借着法正和其他谋士的帮助,刘备迅速崛起,逐步攻占巴蜀和汉中,最终晋升为汉中王,达到了权力的巅峰。诸葛亮曾评价道:“刘备在公安时,既要防范曹操的强大,又要顾忌孙权的压力,四面受敌。这个时候,法正以其深思熟虑的谋划,给予刘备强大的支持,让他得以翻盘,振翅高飞。”这番话无疑揭示了法正在刘备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法正的去世对刘备集团的打击极为深远。刘备一统江山后,决定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然而,在关羽败走麦城后的第二年,法正不幸去世,享年45岁。刘备为此痛哭不止,并为法正追封“翼侯”,并极力赞誉法正的深谋远虑。为了纪念法正,刘备还为其儿子法邈赐予了关内侯的封号,法邈后来也晋升为汉阳太守。
如果法正能够多活几年,或许刘备的命运会有不一样的转折。特别是在诸葛亮辅佐下,法正若在刘备死后依然活跃,他定能与诸葛亮一起共同辅佐刘备的继承人,保卫蜀汉的国运。法正以其杰出的谋略和对刘备的忠诚,帮助刘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他没有早早去世,刘备集团的未来可能会更加光明。尤其是在诸葛亮死后,若有法正的存在,许多军事上的决策或许会得到更好的平衡与完善,街亭之战的失利、荆州的丧失等悲剧或许能够避免,蜀汉的存续也可能更加长久。
总的来说,法正若能活得更久,蜀汉的政治局面将会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可能成为三国鼎立中最强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