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的年代,我们失去了许多优秀的指挥员,然而在红军时期,有一位师长的牺牲格外让人心痛,那就是在1934年湘江战役中,年仅29岁的红34师师长陈树湘。他在战斗中受重伤后,以壮烈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感到无比痛惜。他没有像许多烈士那样留下“光荣弹”,而是用尽最后的力气,毅然决然地断肠牺牲,这样的精神让人无法不敬佩。陈树湘的大无畏精神,不仅震撼了当时的战友,也感动了无数后人。
陈树湘所指挥的红34师,被誉为“绝命后卫师”,这不仅仅是因为在湘江战役中,他们承担了极为艰难的断后任务。事实上,自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红34师便肩负着整支大军的后卫任务。在长征的过程中,红34师的损失非常惨重。而他们之所以负责断后任务,绝不是因为战斗力不足,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们的战斗力极强,才能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这支队伍才有了“绝命后卫师”的称号。
当红一方面军离开中央苏区时,共编成了五个军团,其中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是最为庞大和强大的。红五军团下设了三个师,红34师正是其中的主力师之一,员额超过6000人,堪称当时红军中的一流强师。这样一支强悍的队伍,必然由一位精悍的指挥员来领导,陈树湘便是这位出类拔萃的将领。
陈树湘,湖南长沙县人,早年便投身革命,先后参加了北伐、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经历丰富,背景可谓根红苗正。在红四军成立初期,他就已经是连长,1934年4月出任红34师师长。他的领导能力无可置疑,除红34师外,陈树湘还曾担任过红军独立师师长和红19军第56师师长等职务,凭借出色的智勇和丰富的指挥经验,他深得部下和上级的信任。
在湘江战役的艰难时刻,面对空前绝境,陈树湘向全师下达了最后的命令:要么突围成功,转移到湘南进行游击战,要么战斗至最后一兵一卒。红34师在被数倍于己的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民团包围时,6000余名战士几乎全部阵亡,只有少数几人侥幸生还,其中包括100团团长韩伟和3营政委胡文轩等。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陈树湘的腹部受重伤,肠子外流。为了不落入敌手,他命令身边的战士开枪自杀,但战士们泪流满面,拒绝执行命令,反而给陈师长包扎伤口,并尽力用担架抬他突围。然而,最终陈树湘还是不幸落入敌手,并被押往长沙以供敌方邀功。到了1934年12月18日,陈树湘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毅然用双手撕开自己的腹部,壮烈牺牲。陈树湘的死,堪称战争年代我军高级指挥员中最为惨烈的,实在是无法言表的痛惜。
陈树湘的牺牲,对红军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损失。毛泽东极为喜欢并信任他。如果陈树湘没有在湘江战役中壮烈牺牲,假如他能坚持到建国后,凭借他秋收起义期间的革命经历、长征前担任中央红军主力师长的履历以及他在湘江战役中率领部队为大军断后的英勇事迹,他的未来可谓不可估量,1955年时极有可能晋升为上将。
这一点,可以参照朱良才上将。朱良才在长征时担任红34师政治部主任,并在陈树湘的指挥下工作。不过朱良才并未参与红34师的最后一战,因为在战斗中他负伤,后被送到红五军团部接受治疗。治疗及时使他脱险,最终在1955年成为解放军上将。
同样,红34师幸存下来的团长韩伟也是一位硬汉。在国民党的包围下,韩伟毅然选择跳崖自杀,奇迹般地生还,并最终成为67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评为中将。因此,陈树湘无疑具备了上将的潜力。如果他没有在长征中英勇牺牲,建国后,他很可能成为一位大军区司令员或兵种司令。
本文由军事历史作家编写,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以及国际关系的研究,力求以专业视角为您呈现完整的历史全貌。欢迎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精彩的历史文献、视频、音频内容,同时也欢迎点赞、评论、建议,我们期待您的宝贵意见。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