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总督,这一职务在前几篇文章中已有详细介绍,其全称为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操江,同时统辖南河事务,实质上是一种既能统率军事又能管理民政的双重身份。在清初时期,雍正皇帝前的兵部尚书即在明代中被视为“正二品”的官职,而当时的两江总督则被视作“从二品”。因此在雍正之前,身兼两江总督与兵部尚书之衔的官员地位便是“正二品”。然而,雍正时代对兵部尚书的等级进行调整,将其职位提升至“从一品”,由此知,两江总督在加上兵部尚书衔后,亦正式升为“从一品”。他统揽安徽、江苏和江西三省的军政事务,可谓是当时仅次于直隶总督的显赫职位。
江宁将军则因其驻防地点位于江宁(今南京)而得名。清朝建立初期,为了巩固满族的统治,顺治皇帝将八旗兵的一半驻扎在京城,而另一半则分派到各省要地进行守卫,于是形成了包括广州将军、江宁将军、杭州将军等多个将军职务,其中江宁将军约统辖兵力达两千余名。这些将军不仅负责军事防卫,他们的职务还涉及地方事务的协调与管理。
身为皇帝的亲信,江宁将军的职责主要包括管理驻地的所有旗内事务、监察地方官员的行为,并维护满洲皇帝及其贵族的统治。因此,他在官位上属于正一品的高官,品级优势显而易见。尽管从官位上看,江宁将军的权级明显高于两江总督,但从实际权力的角度分析,后者却在军务、军政、民政、司法、治安、河道及盐业等多个方面拥有更为广泛的管辖权。因此,江宁将军的实际权力远不及两江总督。
在清朝前期,八旗兵因其勇猛彪悍在战争中发挥了明显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八旗部队和绿营的腐败逐渐显露,导致其战斗力急剧下滑。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促使汉人武装势力崛起,比如曾国藩等人,成为维护清朝统治的重要力量。此时,象征着汉族力量的湘军和淮军成为了主要的战斗力量。而当战争结束后,曾国藩、李鸿章等担任两江总督的汉人武装掌握了实权,江宁将军在职权上虽略有优势,但已显得微不足道。如果碰上了更具权威的两江总督,甚至是加衔的大学士,江宁将军的高官品级优势也会随之削弱。
总体而言,两江总督与江宁将军实际上是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它们各自掌控的事务交叉较少,因而在职权的划分上并不存在谁对谁的直接管辖关系,更应强调的是谁掌握的实权更为显著。欢迎大家点赞、关注或评论,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