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并不是秦始皇的亲生父亲。事实上,吕不韦是由于感受到来自赢政的威胁,深知自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权势,最终选择了服毒自尽。无论哪个君主,都无法忍受自己臣子的声望超过自己,而这一点也使得秦始皇赢政最终决定除掉吕不韦。吕不韦作为秦国的开国元勋与政权的支柱,却因得罪了秦始皇而遭到惨烈的结局。
吕不韦是秦国早期的核心人物之一,没有他将赵姬嫁给赢异人,就不可能有后来的秦始皇。正是因为吕不韦的引荐与辅佐,安国君才将赢异人选为嫡长子。吕不韦不仅成为了相国,还在接下来的十二年里辅佐了两位君主——庄襄王与秦王政,为秦国的政治稳定和国力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吕不韦的治理下,秦国不仅内政稳定,外有强兵,他还参与了郑国渠的建设,并大大加快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他的政治智慧与努力,堪称为秦国的立国基石。
然而,这位为秦国竭尽心力的重臣,却在秦始皇的逼迫下走向了自杀的结局。吕不韦究竟做了什么,让赢政下定决心要除掉他?坊间的传闻称吕不韦可能是秦始皇的亲生父亲,为了掩盖这一丑闻,秦始皇才选择了置吕不韦于死地。这些流言是否真的可信呢?
关于吕不韦与秦始皇之间是否有“特殊关系”的说法,事实上毫无根据。吕不韦将怀孕的赵姬送给赢异人,是因为当时的政治安排,而不是他有任何不正当的图谋。赢异人绝不是愚昧之人,吕不韦身为智慧过人的政治家,怎会未曾考虑到这样的风险?更何况,在当时的条件下,如何能预料赵姬所怀的是男孩,且即便怀了也没有办法确保能够顺利生下一个皇嗣。如果将赵姬嫁给赢异人,而结果却是一个女儿出生,那么这一切努力就成了白费,任何一位政治家都不可能冒这样的风险。因此,流传的“赢政是吕不韦的私生子”的说法,纯粹是无稽之谈。
吕不韦将赵姬送给赢异人的举动,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性的“投资”,使得赢异人最终成为秦国的国君,而赢异人死后,赢政顺利继位,开始了他统一六国的伟业。在某种程度上,吕不韦可以说是秦始皇的恩人。尽管如此,吕不韦最终却被赢政所杀,这其中与赵姬的私情有着直接关系。赵姬在成为太后后,耐不住寂寞与吕不韦发生了私通,这一事件为秦始皇的身份传言增添了疑云。而且,吕不韦与赵姬的关系无疑让赢政感到愤怒与不安,尤其是赵姬与吕不韦之间的私情更让赢政心生嫌隙。
更严重的是,吕不韦为赵姬引荐了嫪毐,嫪毐与赵姬的私情不仅让秦始皇更加疑虑吕不韦的忠诚,还直接导致了嫪毐造反事件的爆发。嫪毐与赵姬私通的事实被揭露之后,嫪毐甚至盗取了御玺,企图发动政变,最终被秦始皇镇压。嫪毐及其同党被五马分尸,嫪毐与赵姬的两个孩子也被杀害,赵姬被逐出咸阳。由于嫪毐的造反与吕不韦的关系密切,赢政自然对吕不韦心生怀疑,认为吕不韦或许有相同的叛乱意图。
吕不韦在权力上已经积累了巨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开始威胁到秦始皇的统治。无论哪位君主,都无法容忍下属的声望超越自己,更何况赢政年轻气盛,雄心勃勃。当时吕不韦的门下已有三千食客,许多才俊纷纷投靠他,这让秦始皇的权威岌岌可危。可以说,吕不韦的存在成为了秦始皇治国的巨大隐患。经过嫪毐的叛乱事件,赢政对吕不韦的怀疑加深,觉得吕不韦随时有可能威胁自己的政权。
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决定采取行动。吕不韦被罢免官职,并被强制迁往蜀地,目的是让他与外界的权力断绝联系。然而,吕不韦并未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吕不韦在秦朝的统一事业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因为锋芒过盛和与赵姬的复杂关系,导致了自己最终的悲剧。而秦始皇则通过铁腕手段继续着自己的伟大事业,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