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霍去病,大汉王朝最耀眼的流星!
创始人
2025-09-11 01:02:26
0

狼居胥山顶,寒风如刀,一位年仅二十二岁的将军手执祭器,向天地宣告汉家疆域的北扩。
两千余里外的长安未央宫中,汉武帝刘彻展开军报,指尖划过“歼敌七万,直抵瀚海”的字样,猛然起身长笑。
元狩四年(前119年)的这场漠北决战,汉军双璧闪耀——大将军卫青正面击溃单于主力,而骠骑将军霍去病挥师北进两千余里,横扫匈奴左贤王部,将兵锋直插蒙古高原腹地。

01 少年英杰,一战封侯的军事奇迹

霍去病的出生充满了戏剧性。建元元年(前140年),他降生于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是平阳县小吏霍仲孺与平阳公主府女奴卫少儿的私生子。

这个不被父亲承认的孩子,却因姨母卫子夫的命运转折迎来转机。

卫氏家族的崛起改变了霍去病的人生轨迹。姨母卫子夫入宫成为汉武帝皇后,舅舅卫青则凭借军功晋升大将军。霍去病因此得以在宫廷中成长,接受系统的军事训练,展现出“善骑射”的天赋。

元朔六年(前123年),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迎来人生转折点。汉武帝任命他为剽姚校尉,随卫青出征漠南。

这位少年将军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率八百轻骑脱离主力,奔袭数百里深入匈奴腹地
斩获敌军2028人,包括匈奴相国等高官
斩杀单于祖父籍若侯产,俘虏单于叔父罗姑比

此战震惊朝野,汉武帝以“勇冠全军”之意,封他为“冠军侯”,赐食邑一千六百户。一颗将星在汉匈战场上冉冉升起。

02 河西双捷,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元狩二年(前121年),十九岁的霍去病升任骠骑将军,开启了他军事生涯的巅峰时期。这一年春天,他率一万骑兵出陇西,发动第一次河西之战。

汉军翻越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六日转战五个匈奴王国,势如破竹:

斩杀匈奴折兰王、卢侯王
俘获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
缴获匈奴祭天金人

同年夏天,霍去病与公孙敖分兵出击,发动第二次河西之战。他大胆采用迂回包抄战术,由北地郡西进,渡黄河,穿越沙漠,绕至匈奴后方,在祁连山下大破敌军。

两次河西之战共歼灭匈奴四万余人,河西走廊自此纳入汉朝版图。匈奴人哀歌: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同年秋,匈奴浑邪王率部四万余人降汉。霍去病受命受降时突遇匈奴降部哗变,他当机立断率精骑冲入匈奴大营,斩杀叛军八千,稳定局势,完成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敌军投降接收工作。

汉武帝随后在河西设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丝绸之路”由此贯通。四十八年后,这条通道向西延伸至罗马,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

03 漠北决战,华夏军人的永恒丰碑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发动了汉匈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漠北之战。霍去病与卫青各率五万骑兵,分两路越过沙漠,寻找匈奴主力决战。

二十二岁的霍去病创造了中国冷兵器时代最辉煌的战绩:

北进两千余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
歼灭匈奴左贤王部主力70443人
俘虏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将军、相国等高官83人
追击至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

在狼居胥山顶,霍去病举行了隆重的祭天封礼;在附近的姑衍山,他又举行了祭地禅礼。这就是中国军人最高荣誉象征“封狼居胥” 。

随后他继续挥师北进,兵锋直抵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此战后,“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汉朝北部边境的威胁基本解除。

战后,汉武帝特设大司马一职,霍去病与卫青同任大司马,俸禄与地位完全平等。这位青年将领达到了军事生涯的巅峰。

04 战术革命,闪电战的开创者

霍去病的军事思想代表着西汉军事变革的巅峰。他彻底打破了传统战法的桎梏,创造了全新的骑兵战术体系。

闪电战雏形:霍去病摒弃辎重拖累,采用“取食于敌”的补给方式,以高度机动的骑兵集群长途奔袭,出其不意打击敌人要害。这种战术被现代军事学者称为古代版“闪电战”。

战法创新:他训练骑兵仅靠腿脚驭马,解放双手持兵器作战;创建“旋刀纵队”突破传统冲锋模式——纵队如尖刀插入敌阵,两侧士兵可放箭杀敌,而敌军因怕误伤不敢放箭。

用人革新:霍去病麾下聚集了高不识、仆朋等匈奴族悍将,他大胆任用归附的匈奴人才,借助他们对草原地理和匈奴战术的了解,实现精准打击。

司马迁评价他“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这正是霍去病不拘泥于兵书教条,因敌制胜的军事智慧精髓。

05 争议与真实,历史迷雾中的将军形象

霍去病的形象在历史记载中充满矛盾。司马迁在《史记》中批评他“贵不省士”,说他出征时带着专用厨子和美食,士兵却饿得东倒西歪;行军途中还让疲惫的士兵陪他踢球取乐。

然而深入分析战例,这些指控难以自圆其说:

河西之战中,他率军翻越海拔4000米的祁连山,克服高原缺氧、严寒等极端环境
漠北之战跨越两千里无人区,若真苛待士卒,军队早该哗变

历史记载中可见霍去病的另一面:

作战时“常与先骑壮其大军”,冲锋在第一线
对追随者厚赏——“军吏卒为官,赏赐甚多”
在浑邪王降汉事件中单骑入敌营,展现非凡勇气

他拒绝汉武帝所赐豪宅时发出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豪言,成为爱国将领的精神象征。

元狩六年(前117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霍去病突然病逝。汉武帝悲痛异常,调边境五郡铁甲军列阵送葬,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状,追谥“景桓侯”,寓意“并武与广地”。

06 荧幕困境,英雄叙事的时代之困

2025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一则通告激起千层浪:雪藏七年的电视剧《霍去病传奇》更名为《风起大漠》,从92集删减至75集,获发发行许可证。

这部由张若昀主演、投资4亿的历史剧自拍摄起就深陷“魔改”争议:

将24年短暂人生拉长至92集,被调侃“集数比霍去病三倍命都长”
虚构霍去病“不知身世”“从小兵做起”情节,违背其年少显贵史实
添加汉朝和亲公主与匈奴王子等虚构人物,编织狗血爱情与阴谋

面对质疑,制作方辩称“在还原历史基础上合理化构架事件与人物”,强调经过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审查。

这反映了历史剧创作的普遍困境:

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边界
英雄叙事如何平衡史诗感与人性化
新时代观众对历史人物塑造的更高要求

当庸俗的戏说套路遭遇当代观众的历史审美升级,这场关于英雄记忆的争夺战,远比想象中复杂。

2025年4月,《风起大漠》更名过审的消息引发网络热议。有网友翻出剧中一幕:张若昀饰演的霍去病在草原上仰望星空,画外音低沉:“这万里疆域,终需有人守护。”

真实历史中,霍去病从未留下如此文艺的独白。他二十四载的生命里,最接近抒情的时刻,是在狼居胥山顶的祭天仪式上——那时他刚刚完成华夏军人前所未有的壮举,山下是七万匈奴伏尸,身后是疲惫却目光灼热的汉家儿郎。

七百年后,唐代诗人李白在《胡无人》中写下“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时,眼前浮现的定是那个闪电般掠过草原的身影。

当长安百姓沿着铁甲军列成的道路,目送祁连山形的墓冢在茂陵旁隆起时,他们知道:那颗曾照亮大汉夜空的流星虽已坠落,却为后世留下了永不熄灭的烽燧。

相关内容

组团去广东潮汕纯玩两天要多...
假期来临,正是出游的好时节。潮汕地区以其独特的文化、美食和迷人的自...
2025-09-10 09:03:52
耍到不想走的成都千年古镇,...
◀ 公园城市 幸福成都 ▶ 溪水穿镇而过 明清老房尚有人家 烟火气...
2025-09-10 09:03:32
邂逅成都版“小洱海”!红杉...
踏入这片秘境,我才懂得什么是 “人间仙境”。 最近发现了一处藏在成...
2025-09-10 09:03:22
广东潮汕两天一夜旅游人均花...
前段时间,我一直心心念念着去潮汕旅游,那片充满历史韵味与美食诱惑的...
2025-09-10 09:03:04
原创 ...
在三国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里,关羽失荆州无疑是一个极具震撼性的重大事...
2025-09-10 09:02:54
原创 ...
类别:历史,内容:韩信的军事天赋如何卓越?以小胜大,三万汉军克敌二...
2025-09-10 09:02:51
原创 ...
一个人能否掌握自己的命运,比命运本身更为重要。——洪保德 我国有...
2025-09-10 09:02:46
原创 ...
《三国》一书中最让人感到激动与快意的,莫过于那面鲜艳的红色旗帜,它...
2025-09-10 09:02:38

热门资讯

华夏始祖黄帝:千古传奇的帝王与... 欢迎各位莅临我的历史频道,今天让我们跨越五千年的岁月长河,深入华夏始祖——黄帝的辉煌世界,探寻这位历...
聊聊古代那些事—赵廉颇 我是廉颇,那个在史书里跟蔺相如上演 "将相和" 的老将军。此刻躺在寿春城外的茅草屋里,摸着膝盖上被箭...
原创 五... 在三国时期的众多经典故事中,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智谋较量,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部分之一,甚至衍生出了著...
原创 除... 三国时期,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趁着赤壁之战的东风,开始着手攻略荆州南部四郡。张飞、赵云一路势如破竹...
原创 晚... 晚唐故事:乌重胤始终守礼,诛叛帅朝使争功 话说同平章事韦处厚,表字德载,原籍京兆,以进士第入官,素...
原创 中...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个体犹如细小的沙粒,随时代的波涛不断前行。而孙耀庭,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
原创 朱... 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无疑是创业之路最为艰难的帝王之一。早年,他不过是黄觉寺的一名贫困和尚,而他所要面...
原创 奸... 随着时代的演变,网络用语在当今网络空间中愈加盛行,诸如“活久见”、“你站在此地不要动,我去买几个橘子...
原创 他... 1947年夏季攻势结束之后,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的第十八师师长王兆相向上级提出了调离师长职位的请求,...
原创 仅... 在清代,哪位官员的职位最大,并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毕竟只要能够晋升为正一品的大学士,便可被视为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