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待头发的态度极为重视,他们视其为父母赐予的恩赐,不愿轻易将其剪去,认为这样一来就会对父母的恩情有所辜负。时光来到公元1644年,崇祯帝在自缢后四个月,吴三桂在清兵的支持下攻入关内,彻底击败了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
在1645年6月15日,清朝的多尔衮 promulgated 了“剃发令”,号召全国人民在短短10天之内剃发,若有人不遵守则会被视为逆贼,面临严厉处决。对于这一政策,许多百姓感到强烈的不满,纷纷投身于反抗清军的队伍中。然而,面对战斗经验丰富、战斗力强大的八旗军,起义军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
不久,扬州发生了屠城事件,持续了十天之久,而嘉定也经历了三次惨绝人寰的屠杀,数万 innocent lives 被残忍地抹杀,极其凶残。在清军的严酷镇压之下,不少民众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选择剃发留辫的方式,以求自保。清朝政府规定的发型名为“金钱鼠尾”,即在额前附近剃光毛发,后脑勺则留下一小缕如铜钱般的头发,再将其编成细长的辫子,远远看去,像极了老鼠的尾巴。直到1799年,随着清朝的衰落,民众逐渐扩大了留发的范围,后来甚至演变成清宫剧中所出现在的阴阳头发型。
起初,统治者对百姓施加了严格的管理,禁止他们在大街上披散头发,违者可遭逮捕。但洗完头后由于头发长时间难以干燥,许多人因为受到湿气影响而生病,迫使百姓们不得不减少了洗头的频率,一年中也不过洗上一两次,直到清末这种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改善。
百姓们白天忙于劳作,出了一身的汗水,却因为缺乏清洗而保持着不卫生的状态,身上的异味可想而知。而长久不解开的辫子,无疑成为灰尘和跳蚤滋生的温床。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头发的脏乱不仅仅是平民的特征,连一些贵族也不愿频繁清洁,普通情况下10天洗一次头发就算是比较勤快的,然而多数人通常是一个月才洗上一次。
那么清宫里的头发究竟有多脏呢?有位英国传教士安德鲁,亲眼目睹了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竟然一年没有洗过头,十米外便能嗅到一阵刺鼻的臭味。当他目睹那个年轻人解开辫子时,立刻感到作呕,以至于连饭都难以下咽。对此现象,大家又该如何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