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唐努乌梁海地区也属于外蒙的一部分。我们之前提到过,外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除去现在的蒙古国之外,唐努乌梁海、科布多、阿尔泰等地区也都包括在内。这些地方的总面积超过了180万平方公里。然而,如今我们通常所说的“外蒙”指的就是蒙古国,大家大概也把它当作一个简化的叫法了。
这1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脱离了中华的怀抱,关键得归咎于北方的邻居当年所做的种种行为。如果没有沙俄和苏联的接力推动,这块大地说不定还会是中国的一部分。唐努乌梁海位于外蒙的西北角,地处萨彦岭以南、唐努山以北,恰恰是一个天然的盆地。根据1727年签订的《布连斯奇条约》,沙俄与清朝约定萨彦岭为界,这也意味着唐努乌梁海当时毫无疑问是中国的领土。
实际上,沙俄从17世纪起就已经对唐努乌梁海地区虎视眈眈了。沙俄一度试图通过威逼利诱的手段,拉拢当地的和托辉特部部落,企图迫使他们投降,从而占领这一地区。清廷察觉到这一点后,果断将唐努乌梁海纳入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范围,并与沙俄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确保沙俄的势力仅限于萨彦岭以北,从而平息了这一危机。
然而,到了1860年,随着清朝日益衰弱,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趁机在东方抢占大量土地,同时也开始盯上了唐努乌梁海。1864年,沙俄通过施压迫使清朝签订了《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走了外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包括唐努乌梁海西北部大片领土。从此,沙俄开始在该地区安置大量俄国人,至1912年,已经有5000多人定居在唐努乌梁海,他们购买土地、开矿、办俄语学校、修建教堂,逐渐成为该地的上层阶级。此外,沙俄还试图收买当地的贵族,图谋为未来的行动积蓄力量。
1911年,清朝岌岌可危,沙俄趁机鼓动唐努乌梁海独立。到了1914年,沙俄派遣专员进入该地区进行管理,虽未正式吞并,但实际上已经完全控制了唐努乌梁海。1917年,沙俄灭亡后,北洋政府曾短暂收回该地区。接着,苏俄及苏联接管了这片土地。1921年,苏俄支持唐努乌梁海宣布独立,初时称为唐努图瓦,后改为图瓦共和国,意图彻底摆脱中国的影子。1944年,唐努乌梁海申请加入苏联,尽管中国提出反对,苏联最终成功吞并了这一地区。
如今,外蒙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然而它的特殊性不容忽视。外蒙不仅只有中国和俄罗斯两个邻国,而且是一个内陆国,根本没有任何海岸线,这无疑极大限制了它的发展。其实,在1991年之前,外蒙完全是苏联的附庸,称得上是一个典型的苏联卫星国。沙俄当年不仅图谋唐努乌梁海,也将目光投向了外蒙,几乎是志在必得。
尽管外蒙在清朝时属于中国领土,并且两国早已签订了边界协议,但这些条约对于沙俄来说根本不具约束力,一旦沙俄决定反悔,就能轻易抛弃。不同于唐努乌梁海地区,沙俄并没有大规模迁移俄国人到外蒙,而是选择支持外蒙当地的贵族,通过策动他们自发独立,逐步推进与沙俄的合并。这样的策略,似乎也并不陌生,后来在其他地方也频频出现类似的操作。
随着外蒙的独立,苏联按照自己的体制建立了外蒙,并在其中驻军,这也让外蒙彻底成为苏联的一个“附属国”。1945年二战临近尾声时,斯大林在提出对日宣战的条件时明确要求维持外蒙的现状,正式将外蒙纳入苏联的“卫星国”阵营。此后几十年,苏联在外蒙维持着约10万的驻军,特别是在中苏矛盾激化时期,苏联甚至动员了数十万大军在外蒙集结,几乎随时准备南下。
图瓦共和国的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是唐努乌梁海的延续,目前人口约30万,年人均GDP约3100美元,居俄国经济排名的末尾。这里的经济依赖畜牧业发展,除了少数基础设施之外,几乎没有现代工业。这里的交通条件也非常差,离开城市区域后,道路完全消失,汽车基本无法通行。
而蒙古国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是外蒙的主要部分,人口大约348万,人均GDP约4500美元,2022年GDP为157亿美元。这就引发了一个疑问,既然苏联如此强大,为什么他们拼劲十足抢来的这些土地,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呢?难道是因为这些地区并非出自自身的意愿,所以就不愿投入资源?
这或许不是唯一原因。无论是在二战,还是后来的冲突中,图瓦的年轻人始终积极参军,许多图瓦人也在俄军中担任重要职务。但尽管如此,苏联和俄罗斯始终未曾大规模投入资源发展这里,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的战略意义较大,但经济地位和发展潜力却十分有限。对于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而言,这些地方更多的是作为缓冲区,而非发展重点。
外蒙更是如此,既没有自然资源,又缺乏有力的工业基础,连苏联也未能对其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投入。历史上,斯大林曾坦言,外蒙对于苏联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充当中苏之间的缓冲区,防止外敌通过这一地区威胁到苏联的西伯利亚铁路。
沙俄在300多年的扩张中,成功将国土面积扩大了约十倍,然而这些新领土的开发却并未跟上。这些地区,大多只是为沙俄提供了兵员,最终形成了众多难以开发的边疆地带。从土尔扈特人到西伯利亚的广袤地区,沙俄的策略主要是利用这些地区充实前线兵力。战争时,这些少数民族的青年们被迫征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因此,无论是沙俄还是苏联,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几乎没有投入太多资源。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一直是其核心城市,外东北等地区至今也未得到有效发展。即使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实力有限,远没有能力对边远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开发。
从这个角度看,唐努乌梁海和外蒙的困境就显得更加合情合理了。对于沙俄和苏联来说,这些地方终究是附属的战略缓冲区,而非发展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