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明朝在明成祖朱棣执政的永乐年间,国土疆域达到鼎盛,按照《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的考证,这一时期的明朝疆域达997万平方公里;而在明末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的时候,明朝国土疆域就只剩下了350万平方公里。明朝的国土面积同比减少647万平方公里,下降百分比为64.9%。
清朝是在嘉庆二十五年,嘉庆皇帝驾崩的当年国土疆域达到了鼎盛,拥有1316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国土面积;而在公元1912年,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灭亡的时候,清朝的国土面积缩水为1135万平方公里。清朝的国土面积同比减少181万平方公里,下降百分比为13.8%。
由此来看,清朝对于现今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疆域,似乎贡献更大;对于国土疆域的守护力度、成效似乎更胜于明朝。
那么,真就是“清朝留给后世1100万领土,而明朝只留下350万,没有清朝就没有现在的960万”吗?
清朝果真更对现今疆土面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明朝则相反?
明朝的国土疆域大致和明朝的兴盛、国运基本成正比例变化,先后经历了开创、盛世、中衰、中兴和覆灭五个阶段,国土疆域也从997万平方公里慢慢缩水至350万平方公里,面积缩水之大,属实触目。
而清朝虽然经历了晚清时期的诸多不平等条约割让、租借,也损失了多达18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但因为其拥有强大的面积基数,从减少比例来看,似乎并不起眼,甚至为现今的国土面积打下了基础。
当下,不少人甚至历史研究学者认为没有清朝,就没有现今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疆域,如果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现今的国土疆域肯定不会如此。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明朝如此不堪?
清朝贡献,如此之大?
笔者认为,国土疆域的变迁和承继问题,不能如此简单的判断;而且,清末时期,清朝虽然名义上拥有11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但实际上,这个庞大数字的背后满是屈辱和不真实。
明朝国土面积最大时,比现在少一小半西藏和大半新疆,内蒙古全部和东三省小半土地,多出俄罗斯极少数土地。
元朝作为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其本质上拥有蒙古等边疆地域的国土疆域优势,而明朝作为元朝的替代者,并没有将元朝统治阶层赶尽杀绝,只是将其赶回了蒙古地区,然后于边疆驻防军队和修筑长城予以防御了事,这就决定了明朝对于蒙古、外蒙古疆域的缺失。
而清朝作为“龙兴关外”的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自起兵建国之初就开始同蒙古开展军事、政治的“满蒙联盟”,甚至不惜用“满蒙联姻”来巩固和拉拢蒙古各部盟,并以最小的代价和成本拥有了蒙古、外蒙古的大片国土疆域。
等到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连成一片,清朝和明朝的国土疆域差别之大,可以想见。
另外,对于西藏地区,清朝统治阶层在“册封制度、驻藏大臣和金瓶掣签制度”的贯彻执行下,在强大军事力量的支撑下,取得了对该地区的绝对掌握;
对于新疆更是屡屡发动战事予以主权的宣示,民族英雄左宗棠更是一举奠定了新疆建省的绝对基础。
但是,清朝对于国土面积的丢失却远比明朝丢失得更为屈辱和悲痛。
自康熙年间的《尼布楚条约》到1911年12月20日,清朝灭亡前夕的《中俄满洲里条约》,清朝丢失的国土面积,又何止官方记录的181万平方公里。
《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伤害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于上海建立面积惊人的租界区,实际就是割让了国土;
《中俄瑷珲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
《中英北京条约》:进一步割让香港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
《中俄北京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含库页岛等40多万平方公里;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等44万平方公里;
《中俄伊犁条约》:割让7万平方公里;
《中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等3.6万平方公里;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99年;
等等、等等、等等。。。。。。
这些都是让中国、让中华民族永远铭记于心的屈辱和伤疤,乃系永远不能忘却的国耻。
而且,如果明朝的国土疆域缩水至350万平方公里,需要从明朝灭亡的崇祯年间算起的话;清朝的国土疆域是不是也需要从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的时候,进行计算?
清宣统三年,清朝灭亡的前一年,南方各省已经相继宣布了统一,甚至在南方组成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这多大十几个省份对于清朝的脱离,算不算清朝的国土面积丢失?
而后,相继宣布独立的山东、山西、陕西,又算不算清朝国土的丢失?
如此算来,清末还有11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疆域吗?
它在最后时期拥有的北方几省,远比明末时期的350万平方公里要小。
清朝和明朝的区别在哪?庞大国土面积之下,是多少不堪和虚晃?
晚清的割地赔款,足以证明腐朽、软弱之下的无可奈何、必然结果;而今的国土疆域,有历史沿革和源头追溯,但对其的强有力守护才是960万的真正根基和来源。
参考文献:《中国疆域的变迁》、《中国通史· 明清史》、《亚洲史》、《清朝全史》、《明史》、《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