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北方与南方的小年不在同一天?究竟小年是在什么时候?北方朋友普遍认为是腊月二十三,而南方朋友则说是腊月二十四。这种小年的日期差异背后,似乎藏着一个与朱元璋相关的传说。
朱元璋年轻时家境极为贫困。有一年临近春节,他渴望能吃上肉,于是前往肉铺向老板赊账,渴望能借得两斤肉度过春节。然而老板却拒绝了他的请求。朱元璋不甘心,说:“那我也愿意赊个猪头!”(在古代,猪头价格便宜)可惜老板依旧不为所动,让他感到非常气愤。
愤怒之下,朱元璋走出肉铺,在墙壁上写下了一首打油诗:“可怜可怜真可怜,别人有年我无年,赊个猪头要现钱,有朝一日当皇上,老子要过二个年。”他没想到这位当年的穷孩子后来果然白手起家,成为了皇帝。为了兑现当初的誓言,他决定设定一个小年的时间在正式过年之前。
由于印象中他想到这个主意的那一天恰好是腊月二十二,因此他便规定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然而,南北地区相隔遥远,当这个圣旨到达南方时,实际上已到了腊月二十四。因此,北方在腊月二十三庆祝小年,而南方则是在腊月二十四。
但这个传说并不太可信,因为朱元璋是在南京建立大明朝的。如果他真下过这样的圣旨,那么南北方的小年时间应该是相反的,南方应在腊月二十三,而北方应在腊月二十四。因此,这个说法与朱元璋的历史关系并不密切。
根据史料的记载,在清代之前,几乎所有地方都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进行祭灶。人们在灶王爷的神位上摆放糖瓜和糕点,目的是想通过这些美食“粘住”灶神的嘴,让他在天庭时无法说坏话。直到清朝乾隆时期,腊月二十四仍然是祭灶的日子。然而,到了清朝中后期,开始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将灶神也一并祭祀。受到清政府影响的北方地区,便开始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灶和庆祝小年。
另外,民间还流传着一种说法:“官三民四”,这意味着官员们在腊月二十三庆祝小年,而普通百姓则在腊月二十四庆祝。由于清朝时期,大多官员都出身于北方,因此许多百姓也开始跟随官员在二十三这天庆祝小年,逐渐形成了南北方庆祝小年的时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