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雍正,谜团总是围绕着他,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雍正当时的严苛作风,究竟是真心为国,还是一心为了自己的权谋?他登基时所传下的圣旨,是否真的符合圣旨的原意,还是被人为地篡改了?雍正不仅生前充满争议,连他的死因也充满了种种猜测。关于他的死亡,社会上流传着宫女杀人、女侠谋杀、丹药毒死等各种说法,这些疑问至今未能解开。那么,在历史的真实面纱背后,雍正究竟是死于谁之手呢?
1735年,雍正十三年,57岁的雍正再次给世人带来了一个新的谜团——他在圆明园暴毙。《清世宗实录》详细记录了他的死亡过程:“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胤禛偶感不适,但仍照常听政,召见大臣。二十一日,病情加重,依旧理政,大学士张廷玉每天前来觐见,未有间断……二十三日子时,雍正驾崩。”就这样,在短短几天内,他的健康从“偶感不适”迅速恶化,最终去世。
尽管史料描述清晰,但这一突如其来的死亡,令很多人感到不解:他在死前两天依旧坚持理政,怎么隔了一个晚上就突然去世了?历史记载了雍正的死亡经过,却没有解释他死因,这无疑激发了更多的猜测:这真的是雍正的死因吗?
雍正的死亡充满了离奇之处,民间有许多关于他被谋杀的说法。有人认为雍正是被人刺杀,而后为了维护体面才被宣称为病死。
这种谋杀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因为雍正一生实施的严苛政策,得罪了无数人,使他树敌众多。对于他是否会死于他人的阴谋,民众也似乎心生认同。
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关于吕四娘的故事。据说,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孙女,雍正曾因发动一场文字狱,将吕家满门抄斩。吕留良,明末著名的文人,曾反抗过清朝,也因此多次遭到清朝的打压,最终在雍正时期因一桩反叛案件被满门抄斩。雍正为了平息反清势力,不仅把吕留良的遗体挖出来戮尸,吕家族人也被流放边远地区,遭受了极为严酷的惩罚。
吕四娘对于雍正的深仇大恨,源自家族的灭门之仇。传说中,吕四娘为了复仇,决定暗杀雍正,她北上寻求机会,并在途中遇到了当时名声显赫的江南大侠甘凤池。甘凤池假扮僧人,暗中教授吕四娘武艺。当吕四娘学有所成,她混入宫中担任宫女,并在一晚侍寝雍正时,亲手斩下了雍正的头颅。传言她提着头颅潇洒地离开,甚至在雍正葬礼时将金头代替了真实的头颅。这一段复仇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雍正死于吕四娘之手。
然而,这个故事从历史角度看却漏洞百出。首先,吕四娘这个人物并不真实。参与处理吕留良案件的并不是雍正的心腹李卫,这位追捕专家以铁腕手段将吕家人逐一控制,确保无一逃脱。而且,吕家族人一旦流放,实际上几乎没有生还的机会,因此吕四娘想要逃脱几乎不可能。即使她设法逃脱并最终进入宫中,依照当时严密的宫廷管理,宫女的挑选极为严格,绝不可能有人能够蒙混过关。
此外,关于甘凤池的故事也有疑点。甘凤池虽然江湖声名显赫,但在历史上他并非一个有强烈反清情结的英雄人物。他曾两度参与反清活动,但每次都因种种原因被赦免,且在一次反清活动失败后,甘凤池由于背叛而被迫屈服。在李卫的巧妙诱导下,甘凤池最终供出了所有同谋,迫使他彻底放弃了反清之心。甘凤池的品性并不坚贞,根本不可能像传说中那样冒险教导吕四娘刺杀雍正。
那雍正是否真如另一些说法所称,死于宫女之手呢?
有学者提出雍正可能是被宫女谋杀,类似于明朝世宗被宫女勒死的事件。这个说法有一定的依据,但也有不合理之处。自嘉靖年间宫女刺杀事件后,清朝宫廷对宫女的管理异常严格,所有宫女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并且侍寝时会有严密的防范,任何异常都会引起警觉。因此,想要重新上演一次宫女刺杀帝王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
另一种死因推测是雍正因沉迷美色而死。根据《承政院日记》中的记载,雍正沉溺于女色,最终导致病情恶化,几乎失去了身体的运作。然而,这个说法也并不可信,因为雍正生前并不以好色著称,相反,他一直勤政劳心,几乎不曾沉迷于奢华享乐。
但相比这些说法,雍正因操劳过度而死的推测似乎更具可信度。他一生严苛,劳累过度,几乎不曾休息,每天都要批改无数奏章,事无大小,均亲自过问。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他的健康问题或许比美色或其他原因更为直接。
不过,最被广泛接受的死因是雍正因炼丹中毒而死。早在雍正还是皇子时,他便对道家和炼丹术产生浓厚兴趣。雍正不仅自号“破尘居士”,更是多次邀请道士进宫,并对炼丹进行了极为严密的研究和实践。他在圆明园设立了炼丹场,并为道士们提供大量的木材、硫磺、矿银等炼丹用具。雍正自己也大量服用含有铅汞等有害物质的丹药,这些丹药极有可能成为他死亡的直接原因。
根据《活计档》中的记录,雍正死亡前,宫中确实采购了大量的炼丹材料,甚至在雍正去世前不久,黑铅和木炭等物品还被送往圆明园。再结合雍正死时“七窍流血”的症状,这些都为他因丹药中毒提供了有力证据。
雍正的死因虽然至今众说纷纭,但丹药致死的说法被越来越多人认同。乾隆继位后,第一时间将所有炼丹的道士赶出了圆明园,或许这一举动已经表明了当时的态度。而至于雍正的真正死因,也许只有等待未来开掘他的陵墓时才能揭晓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