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唐时期的英雄传说中,所谓的“隋唐十八条好汉”,实际上大多数人物并没有历史原型。去掉那些连历史依据都无法考证的角色,剩下的就只有一半左右。这些人物包括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罗成、来护儿、梁师泰、秦琼、尉迟恭和单雄信等。至于雄阔海和左天成,虽然可能有所历史原型,但由于与史实差异较大,因此无法准确考证,所以只能搁置不提。今天,我们将重点讨论那些有明显历史依据或至少能勉强追溯到某个历史人物的九位英雄,并根据正史给他们做一个综合排名,看看秦琼究竟能排在什么位置。
对于熟悉隋唐正史的读者来说,秦琼无疑是当时最具单挑能力的猛将之一。他的上司来护儿对他极为赏识,称他勇武过人,且有坚定志节,认为他必定能成就一番伟业。“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是来护儿对秦琼的高度评价。秦琼曾担任过来护儿军中的“帐内”职务,这个职位类似于警卫副官,意味着他得到了来护儿的充分信任。从《两唐书》中的记载来看,秦琼的武功在这些隋唐好汉中或许是最强的,然而如果论及勇猛残暴,倒不一定能与其他两位战友相比。
在开始排名之前,我们还需简单理清一些人物的历史原型。李渊有一个儿子名叫李玄霸,书中为了避开康熙皇帝的名讳,才称他为李元霸;隋朝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的长子名宇文承基;裴仁基有一个儿子名叫裴行俨,但并没有女儿嫁给程咬金。罗成则是张须陀麾下的头号战将罗士信,有些版本将罗士信称为“罗成,字士信”;梁师泰的历史原型是梁师都,这个人物在《旧唐书·列传第六》和《新唐书·列传第十二》中都有记载,确实是一方权贵,比一般的土豪更具声望。
来护儿、秦琼、尉迟敬德、单雄信这些人物在史实中完全存在,因此我们无需多言。接下来我们特别讲一下梁师泰的历史原型——梁师都。他的历史并不光彩,堪比汉朝的中行说或五代十国时期的石敬瑭。梁师都在隋朝末年自立门户,成为了一位自封的“儿皇帝”。他接受了突厥可汗的赠送狼头旗帜,并自称“大度毗伽可汗”,从事侵扰中原的活动。因此,他与秦琼程咬金这种英勇将领显然不能同日而语。梁师都曾为隋朝的鹰扬郎将,这个职务虽高,但他极为叛逆。大业年间,梁师都背叛隋朝,联手突厥扰乱边疆,甚至引发突厥多次入侵。最终,他因无法对抗强敌,在战斗中被击败,结局十分悲惨。
至于宇文化及的儿子宇文承基、李渊的儿子李元霸,这两位的历史表现几乎为零,不能与秦琼相比,所以不再赘述。我们可以将话题转向排名倒数的尉迟敬德和单雄信。这两位历史名将广为人知,且尉迟敬德曾败给秦琼,而单雄信则被尉迟敬德“横刺落马”。从武功上看,单雄信虽不如尉迟敬德,而尉迟敬德又逊色于秦琼,可见这三人的实力有着明显的差距。尉迟敬德最终并未取得太高的荣誉,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时,才敢在尉迟敬德的陪伴下,公然挑战对手。
尉迟敬德虽能战胜单雄信,却始终未能超越秦琼。在李渊给秦琼的封号中,秦琼被封为正二品上柱国,和郡王平级。而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只是一个中低级武官。在所有隋唐好汉中,秦琼的地位明显高于尉迟敬德。至于裴元庆的原型裴行俨,他的勇猛程度略逊程咬金,程咬金在战场上的表现可见一斑。
在偃师之战中,程咬金充分展现了自己“凶残”的一面,他不惜一切代价拯救裴行俨,尽管自己受伤。在此战后,程咬金的勇猛程度,尤其是他的“凶残”,也使得敌人心生畏惧。然而,程咬金的勇猛比起秦琼来说,确实略逊一筹。
再看罗士信,他的战斗技巧和勇猛远超常人,且年轻时便表现出了冷酷的杀戮本能。年仅十四岁的他,便在战场上如猛兽一般展现出恐怖的杀戮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凶残程度愈发加剧,甚至以极为残忍的方式击败敌人。为了确认杀戮的数量,他甚至会切下敌人的鼻子,作为“战绩”的证据。罗士信不仅是一个杀戮机器,还在许多战斗中展现出极强的战术智谋。
总结来说,这些隋唐时期的英雄,无论在战场上的勇猛还是在军事策略上的智慧,都展现了他们各自的风采。但其中,秦琼凭借其卓越的武功与高尚的品行,依然是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英雄之一。而罗士信、程咬金等人,则以不同的方式在战场上大放异彩,成为历史中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