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3年的中秋之夜,年仅十六岁的秦王嬴政登上了咸阳城头。当他孤独一人站在高处,俯瞰着灯火通明的咸阳城,内心不由自主地涌起一阵深深的悲伤。
咸阳,作为秦国的都城,承载了无数历史的辉煌。而对于嬴政来说,这座城不仅仅是国家的心脏,更是他的家。然而,站在这座辉煌的城市上,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单。他是这座城市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在这片土地上,却没有一个可以倾诉心事的人。父亲秦庄襄王在他十三岁时便去世,母亲赵姬被宠臣嫪毐深深吸引,早已不再关心他。尽管他是秦国的王者,但朝政的权力却牢牢掌握在权臣吕不韦手中。
现在,十六岁的嬴政已渐渐成长为一位青年王者,但即便如此,整个秦国似乎并没有人真正教他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他虽然继承了王位,却对如何肩负起王者的责任与使命充满迷茫。
正当嬴政沉浸在孤独与无助的情感中时,守卫城楼的一个郎官站在一旁,默默地观察着他的举动。这位郎官,便是后世赫赫有名的丞相——李斯。
当时的李斯,心中正酝酿着一个重要的决定:是否要将自己的命运与这位年轻的君主紧紧相连,是否要为了嬴政的未来,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忠诚。李斯出身楚国,曾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粮仓看守员。23岁时,他觉得这个职位没有前途,便毅然辞去工作,前往兰陵拜师荀子,学习如何治国安邦。在荀子门下,他潜心研究了七年之久,不仅掌握了治国的精髓,还与韩国的公子韩非成为了至交。
就在李斯学成归来之际,韩非邀请他去韩国效力。然而,李斯却认为,韩国这个小国并不足以容纳他这颗野心勃勃的心,于是拒绝了韩非的邀请,毅然决定前往秦国。他希望能在这个强大的国家中找到施展抱负的机会。
但来到秦国后,李斯发现要进入秦国的权力核心并非易事。于是,他不得不四处奔走,最终成为了吕不韦的门客。然而,他却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机会。李斯在吕不韦门下待了整整两年,年已三十二。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满足于这种低微的地位,他的目光早已锁定在深宫中的秦王嬴政身上。
终于,机会来了。由于吕不韦与嫪毐之间的权力斗争,李斯作为吕不韦的卧底,被安排成为秦王嬴政宫门外的执戟郎官。这一职位,看似微不足道,却成为了他仕途的起点。
在这个深秋的夜晚,李斯站在秦王身旁,心中早已决定了自己的未来。在等待了近十年的时间后,他已经没有更多的耐心。对于他来说,眼前这位年轻的秦王,正是他通向权力与荣光的唯一钥匙。李斯深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走到嬴政面前,跪下说道:“君上,执戟郎李斯有事奏明。”嬴政抬起头,目光如刀般锐利,定定地看着李斯:“汝有何事?”李斯毫不畏惧,与嬴政那威严的目光对视,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这一刻,两人的目光交汇,如火花般迸发出无尽的力量。此时,李斯深知,他已经迎来了决定命运的时刻。
李斯开始向嬴政讲述国家的形势,分析当下七国的局势与秦国的弊端。他提到秦国的当前危机,如何制衡权臣吕不韦与嫪毐的权力,以及秦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嬴政最关心的,依然是如何成为一位真正的王。
这个问题,李斯早已思索过无数次,也是他来秦国的主要目的。于是,李斯展开了一场激情四溢、令人振奋的演讲。他告诉嬴政,只有通过彻底的统一,才能实现一个伟大的帝国。他应当吸取六国的教训,横扫一切敌人,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帝王,统治整个天下!
李斯的语言充满力量,声音激昂,言辞犀利。嬴政应当做一个不朽的王,超越三皇五帝,建立起真正的帝国。当时,李斯所讲的这些话深深地打动了嬴政,而他的命运也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斯以一己之力,点燃了嬴政心中的雄心壮志,让他最终走上了统一天下的伟大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