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二十四载的爱心长跑,又一次温暖了车城十堰。
进入9月,随着大学生们陆续开学,由团市委、十堰日报社、市希望工程办共同主办的“二十四助·希望工程圆梦行动”落下帷幕。
自今年7月活动启动以来,来自社会各界的涓涓暖流,不仅改变了一批困难学子的命运,更将希望的种子埋进这片深情的土地。
寒门学子志愈坚
逆境拼搏绽芳华
在本次活动中,十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兵分多路,深入走访了15名困难学生,用笔和镜头记录了他们在逆境中坚韧向上的的励志故事。
来自竹山县的18岁男孩储益良,今年以507分(物理类)的成绩被湖北文理学院录取。
2017年冬,正读小学四年级的他遭遇家庭重大变故——父亲因交通事故不幸离世。赔偿款全部用于偿还家庭债务,全家生计靠母亲一人苦苦支撑。为了帮妈妈减轻负担,储益良今年暑假打了两份工,后来在妈妈工作的连锁店仓库帮忙搬运货物。“我想趁开学前多攒点钱,争取不让妈妈操心生活费。”储益良说。
像储益良这样在逆境中奋发图强的学生并非个例。
高考成绩654分的丹江口市学生别秉泽暑期做家教挣学费,为家庭减负。
18岁的王熊在近6年里未添新衣,与家人挤在厂区宿舍,但他却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以656分的优异成绩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录取。
面对母亲早逝,郧阳区第一中学的岳莹莹深知家庭艰辛,高中三年她没有向家里要过生活费,而是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最终考上河北工业大学……
爱心企业勇担当
涓涓暖流汇成海
帮助困难学子圆大学梦,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心愿,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二十四助·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活动启动后,不少爱心企业积极参与,为困难学生捐款。
8月23日,2025年“湖北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习酒・我的大学”逐梦奖学金十堰发放仪式在市博物馆举行。今年,贵州习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十堰“希望工程”捐赠1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每人5000元的资助标准,共帮助20名困难大学新生解决入学费用难题。“习酒・我的大学”逐梦奖学金公益项目自2018年在十堰实施以来,已累计向我市捐赠专项资金100万元,帮助200名学子圆了大学梦。
助学路上,爱心企业争先恐后加入到捐资助学的队伍中。十堰市仙桃商会启动“情系车城学子助力梦想启航”公益助学活动,号召会员企业捐资助学,助我市困难学子圆大学梦。今年8月15日,该商会为困难学子张啸龙、王欣鑫送去2.6万元助学金及生活物资,并勉励他们在新的起点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家乡、奉献社会。
像这样的爱心企业还有很多:十堰市郧阳区江龙绿松石珠宝有限公司、湖北爱婴贝美贸易有限公司、湖北鑫盛桥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湖北老酒库贸易有限公司、武当山太和索道有限公司、湖北永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爱心企业捐资助学,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形成一股爱心接力的暖流,它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企业社会责任,为困难学子点亮希望。
凡人善举润车城
匿名捐资不留名
记者梳理今年的爱心名单发现,其中既有小学生,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既有白领,也有打工族;既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他们献出爱心,却不求回报,很多人连姓名也不愿留下。
“这是我大学期间参加竞赛积攒的奖学金,其他同学应该比我更需要。”微信网友@Tagoer给记者转来8888元,“不用留名字,我也是十堰人,刚刚大学毕业。看到别秉泽的故事特别感慨,希望他上大学后更加努力学习。”
在今年的活动中,记者还看到了许多“老面孔”。
十堰市厚勤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苟小军是“老熟人”。他长期投身公益事业,在教育、医疗、社区治理等多个领域持续奉献爱心,累计捐款逾150万元。本次活动中,他捐款1.4万元。
微信网友@闹闹不乖是一名教师,去年资助了两名困难学生,今年向王熊和李华平各资助200元。
“徐记者,你能来一趟我家里吗,我想捐1000元……”8月3日,86岁的童德春老人看到报道后,第一时间联系记者。在老人家中,保姆胡大姐告诉记者,老人每年都会从退休金中拿出数千元资助困难学子。“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老人的心声。
74岁的杨泽忠是本报的忠实读者,已连续14年关注本报“圆梦行动”,每次遇到困难学生,他都会拿出部分退休金帮助他们。
除了捐赠助学金,无数网友对这些孩子送上祝福,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
爱心是火,溶解冰霜;善良是花,芬芳满径。“二十四助”活动虽落下帷幕,但爱心人士向困难学生捐款的一幕幕,如同发生在昨日,激励大家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片希望。
感恩之心化行动
爱心火炬永相传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受助学子们真诚致谢,更以行动回应社会的关怀。
雷自丞把每一笔转账截图都保存下来,并将那些鼓励的话牢记于心,他说:“感谢大家的深切关怀,你们的每一份善意让我深深感受到温暖,让我更加坚定了目标,也让我获得强大的动力。我一定会努力学习,成为更优秀的人,给奶奶更好的生活,帮助更多的人。”
郧西县学生邹孟窈高考651分,她放弃高薪兼职,选择去父亲打工所在地的乡镇爱心托管班担任教师,陪伴留守儿童。“我想成为孩子们眼中的光。”她说。
面对爱心人的资助,王熊感动地表示:“每一笔转账、每一句加油,都让我和家人热泪盈眶。你们的善行让我能安心学业,你们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