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武将之间的对战往往都会先自报家门以示身份和气势,然而有一位武将却例外,每次出场都只用两个字来自称,那就是关羽。 #深度好文计划#
关羽是刘备的义弟,也是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武力和忠义都是三国中的一流水平,被后世尊称为“武圣”。既然如此,关羽为何不像其他武将那样,自报自己的籍贯和字号呢?
今天,在纳闷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关羽自称什么
众所周知,关羽在刘备麾下屡建奇功声名远播,曾经在虎牢关前与吕布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华容道上义释曹操,被后人称之为“关公”。
官渡之战斩杀袁绍的大将颜良、文丑,被称为“万人敌”,千里走单骑历经九死一生护送刘备的妻儿,更是处处体现着忠义二字。
荆州之战中破曹军百万,水淹七军斩杀曹操的大将庞德威震华夏,即使后来败走麦城为孙权所杀,也无法掩盖其一生的传奇和辉煌,武力和忠义都是三国中的典范。
相比于关羽,赵云和张飞的名气弱的不止一筹,后两人在面对敌方大将时敢于直接报上大名常山赵子龙、燕人张翼德,可关羽却仅仅只有只用“关某”这样的简单称呼,背后有什么深意和原因呢?
关羽的经历是曲折而传奇的,他曾经是一个亡命之徒,后来成为一方诸侯,最终为忠义而死。其性格是复杂而矛盾的,既有着高傲和自负的一面,又有着谦虚和含蓄的一面。
这些经历和性格都影响关羽自报家门的方式,这才有了“关某”的称呼,接下来咱们详细说一下。
关羽的背景
我们来看看关羽的经历,他的籍贯是河东郡解县,根据一些野史资料的记载父亲是关定、母亲是吕氏。
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没有太深厚的背景,母亲也只是是一个农妇。关羽从小有着过人的武艺,擅长骑射喜欢读书,尤其是《春秋》这类古籍。
关羽的性格很刚直,不喜欢欺压和不公,曾经为救助一位被欺负的寡妇,杀死县令的亲信从而成为逃犯。
在逃亡的过程中,意外结识张飞、刘备,三人成为好友并在桃园结义成为兄弟。
从此之后,关羽跟随刘备开始他的创业之路,这便是他鲜为人知的前期经历,那么这又与他称呼自己为“关某”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我们都知道古人十分在乎一个人的背景,张飞的妻子是夏侯渊的女儿,算得上是贵族背景。赵云的家族虽不是很辉煌,但身世也很清白,自身高洁到连袁绍这等虚伪之人都看不上。
关羽是什么样的身份呢?虽然武力高强,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杀人犯,就如同《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一样,这样一段经历自然不敢让人知晓,所以拒绝对别人提起自己的家乡和姓名,以免被查出来引发是非。
关羽的高傲和自负
关羽虽然出身不好,但功业都是自己一步步打下来的,所以为人非常高傲。吕布死后他自认为是三国中的第一猛将,不把其他武将放在眼里,常常以武力来衡量他人的价值。
在华容道上对曹操说:“汝等小儿,安敢在吾面前妄称天子”;面对孙权的求情,赤裸裸的羞辱:“虎女怎能嫁犬子”;面对诸多大将充满蔑视:“吾乃关云长也,尔等何人,敢与吾等闲言。”
关羽的这些话都显示他的高傲和自负,不屑于与其他武将交流,所以只用“关某”这样的简单称呼。
自己知道别人的名头就可以了,他不需要用其他的方式来自报家门,这样做是多余、是自降身份,毕竟将死之人不需要知晓太多。
当然,在面对自己人时他则显得谦虚和含蓄,虽然有着卓越的战斗才能和传奇经历,但并不向自己人炫耀,对忠义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自我评价。
综上所述,关羽只用“关某”这样的简单称呼,一方面他的高傲和自负,不愿意与其他武将相提并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已经不需要多言,“关某”二字就可以显示他的威严和自信,同时也可掩盖自己的过去和。
而前期使用“关某”而不自报家门,是因为自己是杀人犯、是逃犯,知道自己曾经犯过错误,不愿意提及自己的籍贯和字号,在没有建功立业没有足够的实力前,猥琐发育才是上上之策。
总的来说,关羽的一生充满曲折和悲哀,为自己的武力和忠义感到自豪,认为是三国中的英雄,可出身却不如赵云和张飞,在重视出身的古代这是不可更改的硬伤。
或许也正是这一份骄傲吧,导致关羽先后得罪曹操、孙权,甚至在麦城之战中不肯放下爱马和爱刀导致身死,不免让人遗憾与惋惜,也是是三国的悲剧。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