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党内成员便一直以“同志”相称。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国家建设和发展,党内设置了众多职位,大家的称呼逐渐从原本的“同志”变成了以职务相称。
但是一直以来,刘少奇都对“同志”一词有着不一样的情感。众所周知,刘少奇这一生在党内担任过众多职务,但是无论他的身份发生怎样的变化,他都喜欢让身边的人称呼他为“少奇同志”,即便是后来成为了国家高级领导人,他依旧钟情于“同志”这一称呼。
刘少奇为何会对“同志”这一称呼情有独钟呢?
因为在他看来,“同志”一词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志同道合,在党内以“同志”相称,就意味着大家处在一个相对平等的地位上,并且把彼此当成志同道合的好伙伴,“同志”正是对党内的这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最亲密的称呼。
相较而言,如果党内都是以各自的职务相称,则会在无形之中将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所以,刘少奇一直以来都十分喜爱大家称呼他为“少奇同志”,不仅如此,他还特别喜欢称呼党内其他人为同志,比如“小平同志”、“陈云同志”,听起来颇为亲切。
为此,他还曾向毛主席作出汇报,建议党内可以继续以“同志”相称。刘少奇的这一建议,可以说是与毛主席的想法一拍即合,因为毛主席也曾表示他最喜欢别人称他为“毛泽东同志”。
1951年的时候,毛主席审阅了李达所撰写的《实践论解说》一书。审阅过程中,他将书中出现的“毛主席”这样的字眼,通通改成了“毛泽东同志”。1958年11月,他又在与刘建勋、韦国清的通信稿中,将标题的“主席”改成了“毛泽东同志”。
1959年8月3日,毛主席给给刘少奇、杨尚昆、周恩来、彭真等人的通信中建议,党内人员的称呼应该用“同志”来代替职务。与此同时,他对刘少奇大加赞扬,并表示希望借此来激励大家向刘少奇同志学习。
自此,“同志”这一称呼在党内重新成为了流行,无论职务有多大,党内人员都亲切地称呼彼此为“同志”。但即便党内大多数人都以“同志”相称,却仍然有3个人被大家称呼职务,那么,这三位被大家仍然以职务作为称呼的人物究竟是谁呢?
早些年,刘少奇在党内公开说过:“在我们党内,只有三个人可以称呼职务,一个是毛主席,一个是周总理,一个是朱总司令。”
而刘少奇之所以会这么说,正是因为他考虑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党内都已经习惯了“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这样的称呼,很难改口。另一方面,则是以这样的称呼表示对他们的敬佩与尊重。
毋庸置疑,毛主席、周总理和朱老总这三人都是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重量级人物。
在中国滚滚的历史长河当中,大家对毛主席的称呼几经变革,从同志到主席、到委员、再到主席。1931年,中共一大在江西瑞金召开,在此次会议上,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正式成立。与此同时,这次会议推选毛泽东来担任委员会主席,从此以后,“毛主席”这一称呼开始广泛传播,党内人员对他的称呼也由“泽东同志”变成了“毛主席”。
1935年1月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了“遵义会议”,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初步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这次会议之后,党内对毛泽东的称呼又发生了变化,大党内人员慢慢开始称呼他为“毛委员”。
一直到1943年3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被选举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带领根军地的军民广泛开展生产运动,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自此以后,基本不再能从大家的口中听到“毛委员”这样的称呼,取而代之的是“毛主席”。
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中国迈过了无数的坎坷,赢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无数场重大战争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并且为新中国初期的建设和发展做了重大的贡献。
毛主席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是无可比拟的,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毛主席,“毛主席”这短短的三个字,不仅表达了全国人民对他的敬重与敬仰,更成为了无数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
那么,我们可敬可爱的周总理的称呼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其实,周总理这一称呼最开始是由毛主席带头喊出来的。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议上,毛主席在提到成立中央人民政权的时候说:“恩来是一定要参加的,其职务是内阁总理。”
1949年10月1号举行的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正式成立。在这之后,周恩来的“总理”之称就在党内传播开来,中共中央的其他领导人和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也都跟着毛主席喊了起来,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
一直以来,大家亲切地称呼周恩来为“周总理”,其实也并不仅仅是因为习惯,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称呼包含了大家对周总理的敬重与爱戴。作为新中国的“总管家”,周恩来总理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了管理国家的这一重任。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小事民情,他把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
作为新中国接触的外交官,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气度,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了属于中国自己的声音;
作为新中国的管家,他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即便到了晚年,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仍然在为了国事而操劳,甚至一度透支了自己的身体;
而作为人民群众的父母官,他始终走在“为人民服务”的路上,为了国家、为人民殚精竭虑了整整一生。
每当提起周恩来总理,人们口中经常提到的那句话便是“我们可敬可爱的周总理!”其中滋味,大家心中自能够有所体会。
“朱总司令”,是战争时期人们对朱德的敬称。即便是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他的称呼也从未改变,而毛主席更是以“朱老总”来称呼他,朱德在军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是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早些年,朱德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后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篡夺,朱德便开始参与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之后又参加了护法战争,可以说是中国早期革命者了。
1922年,朱德为寻求革命真理远赴德国,并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德国柏林积极开展革命活动。1926年回国后参加南昌起义,这个时候,朱德的职务还只是第九军的军长。
1928年4月,朱德率领湘南起义军与毛主席在井冈山会师,这是“朱毛”的第一次合体。在井冈山上,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朱德任军长。1930年8月,红一方面军成立,朱德担任总司令,后来又被中共中央任命为中国红军总司令。
此后,朱德相继与毛泽东和周恩来一起,率领红一方面军成功粉碎国民党军的四次“围剿”,并且在创建苏区的过程当中,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战功战绩成功当选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国红军,朱德作为我军总司令的历史地位也就此奠定。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担任总指挥。期间,朱德凭借着他卓越的军事部署能力和指挥才能,带领着八路军与日军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并且成功粉碎日军的多次围攻,给日军造成了沉重打击,在军中具有相当高的威望。
抗日战争胜利后,朱德仍然使用八路军总司令的称呼在军队内部开展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称呼逐渐被解放军替代,朱德依旧统领全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曾有历史专家这样评价朱德:“朱德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他的总司令地位,是集一人之智、众人之力和因缘际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此为传奇,无法复制。”
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名字,是战士们的精神支柱,只要听到他们的名号,战士们的心里就会更踏实,所以即便是1959年毛主席下批示让党内互相都以“同志”相称的时候,大家仍然会称呼朱德为“朱总司令”,这是人们对朱德的敬重。而毛主席也会亲切地称呼他为“朱老总”,这不仅仅是出于“朱毛”二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友谊,更是表达出毛主席对朱总司令的肯定与认可。
但除了在军中德高望重的朱老总外,其实还有另外两位名将,总是以“老总”的称呼为后人所熟知,同时也是除了朱老总外,毛主席愿意称其为“老总”的人,这两人便是彭德怀和贺龙。
说起彭老总,“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有谁不知?
“彭老总”的这一称呼,最初是从八路军时期叫出来的。1940年5月份朱德返回到延安,坐镇八路军总部的彭德怀就被毛主席称为“彭老总”,毛主席之所以愿意以“彭老总”来称呼彭德怀,自然是出于对他所取得的的卓越功绩的肯定。
抗美援朝时期,彭德怀积极支持毛主席“出兵朝鲜”的决定,并且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的身份,带领军队开赴朝鲜战场,先后指挥了抗美援朝的五次战役,并且取得了重大性胜利,最终使得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彭德怀在中国战场上的赫赫战功无需后人过多评说,每当我们提起彭德怀,都会不自觉地用“彭老总”来称呼他,这便是世人对他最大的敬意。
除了朱老总和彭老总外,另外一位被毛主席称为“老总”的人物便是“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元帅了。
毛主席最初称呼贺龙为“贺老总”是从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就开始了。
1935年9月,敌军130多个团"围剿"了湘鄂川黔根据地,当时贺龙的红二军团和萧克的红六军团加起来也不过才1.7万人。虽然兵力上不占优势,但是可以跟敌军玩战术。在贺龙“声东击西”的战术指导下,敌军在乌蒙山中被拖了整整一个月,贺龙指挥部队成功跳出敌军的包围圈。后来在敌军被困得筋疲力竭的情况下,贺龙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不见了踪影。最终,1936年11月,贺龙带领的红二方面军到达陕北。
毛主席与贺龙一见面便对他开玩笑说:“你贺老总在乌蒙山打转转,别说是敌人了,就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晕了头。你们走之前是一万多人,到了这里还是一万人,没有亏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要总结,要大家学。”
毛主席与贺龙第一次见面就以"老总"相称,既是对红二方面军作战能力的高度赞扬,更是对贺龙本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战略谋划能力的赞叹。而且,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贺龙元帅全家涌现出了109位烈士,是真正的“满门忠烈”!毛主席对贺龙是发自内心的认可,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就是最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