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腐败、软弱、固步自封的晚清政府,你知道它有多努力吗?
创始人
2025-07-08 12:34:14
0

腐败、软弱、固步自封的晚清政府,你知道它有多努力吗?我们熟知晚清时期,国力渐衰,腐朽统治埋下了大清王朝灭亡的祸根。面对西方列强的狂潮扑面而来,曾经騄傲自大的清政府不得不低头示弱。但在这风雨飘摇的年代,晚清政府并非毫无作为。它曾努力挽回颓势,欲重振雄风,唯力有未逮。这一段鲜为人知的曲折历程,正蕴藏着让人回味的故事。清政府有多努力?它的奋斗之路又经历了怎样艰难曲折?让我们把这段往事一一道来,诘问历史的答案。

一、晚清政府的腐朽现状

紫禁城上,皇帝仍在龙椅而坐,金銮殿上烟云缭绕,然而大清王朝的腐朽已不言而喻。自康熙雍正两朝之后,清王朝的气数渐衰,朝野阙然,政治腐败无可救药。

贪腐之风在朝野间蔓延开来,譬如官员们无视民间疾苦,垄断商品经营,徇私舞弊。地方官员骄奢淫逸,与豪绅霸地主勾结,剥削压迫黎民百姓。清廷官员又以任人唯亲、买卖升迁等丑恶行径,贻弊朝纲。绅士们以金钱摇动人心,贿选县官员,更有甚者在省里贿赂升任,直插机宜。一时间,权钱交易,满朝腐败,清流不再。

党争也是祸根,在朝者党同伙,实行门户之见,党争不休。比如曾国藩等军阀窝里反了,与保党骨肉们纷争不已。清廷之党争愈演愈烈,两大派相争,矛盾重重。

更有甚者,清政府军队数落凌乱,皆由近亲充任将领。军纪涣散,将士荒淫无度。甚至有将领与手下通奸,又贪图钱财,竟至将军饷贪墨征粮。军火储备山穷水尽,武器年久失修,即便有战无可施其力。

如此昏聩腐败,朝野积渍已深。清政府内忧外患,国力日渐衰微,实乃大势所趋。虽然曾有小小翻身之机,但终归是一去不复返了。

二、洋务运动的勃兴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不断扑面而来,中国对外战争连绵不绝。面对强敌压境,清政府不得不放下固步自封的思维,开始从事一场自强运动。

这股自强之风,最先由曾国藩等开明士人所倡导。他们认为,要想力挽狂澜,就必须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随后,李鸿章等人继而在上海、天津等地组建了洋务机构,着手学习西方的武器制造、军事训练等先进技术。

上海机器铸字局就是这一时期建立的重要洋务机构之一。它不仅仿照西方人的方式铸造活字,还引进了一些印刷新技术。在铸字局工作的不乏一些饱读诗书的文人,他们勤勉好学,虚心请教西方人,将洋学与中国古老的活字印刷相结合。不久,铸字局便制造出了精良的铅活字,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除了机器铸字局,同文馆等译书机构也应运而生。同文馆里云集了不少翰林学者,他们放下儒生本色,斯文扫地,专注于从西文中寻找可资借鉴之处。他们钻研英法俄语,将西方的天文地理、工艺制造等先进知识翻译成白话,让国人得以接触并学习西学。

与此同时,许多地方也相继设立了船坞和机器修理局,大量引进了西方的军火装备与先进技术。甚至还有钦天监、广方言馆等新式学校相继创办,培养出了不少掌握洋务知识的技术人才。

这股洋务运动席卷朝野,在一时间引发了皇家学者和守旧人士的猜忌和反对。但是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开明人士仍然冲锋在前,他们在热火朝天的兴办洋务中艰难前行。从引进西式军火,到组建捻军、开办船坞,乃至于培养人才,他们全力以赴。

虽然最终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它毕竟让中国开启了眼界,社会思想受到了冲击,并为之后的变革奠定了基础。这场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其根源却出于保家卫国的迫切需求,也不得不令人钦佩晚清政府的卓越远见和不懈努力。

三、变法自强的艰辛历程

洋务运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终归是力有未逮。清廷对西方列强的冲击认识还停留在肤浅层面,未能深刻认清时代大势。这一认识上的缺陷,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兴起。

1898年,光绪帝在维新派人士的怂恿下,下诏全面变法。这一变革措施前所未有,其目标是全盘西化,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以求与西方国家持平。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被册封为实质掌权者,开始在朝野间大刀阔斧地推行变革。

然而,变法的呼声很快就惹恼了大清的守旧阵营。东阁大学士袁世凯、慈禧太后等人联手将光绪帝囚禁,迫使其将变法诏书作废。新政被全盘否决,维新派人士遭到严厉打击。

康有为等维新思想家在朝廷直接受到威胁,不得不仓惶出逃,背井离乡。梁启超携家眷辗转往日本避难,康有为则不得不远走夏威夷、加拿大等地,漂泊流离近二十载。

曾经风光一时的维新派人士,如今只能在异国他乡奔走流离。梁任公不得不沦为日本一家学校的教师,靠微薄薪水度日;康有为更是在加拿大的一家渔场务农谋生。一度意气风发的变法理想,如今只能在异乡憧憧而已。

就连那些没有逃亡的维新人士也未能幸免。陆续有探花、杨深秀等维新党人惨遭监禁和杀戮。戊戌变法运动就这样在血腥的镇压中结束。

虽然戊戌变法遭到了彻底的失败,但这场自强变革的号角已经拉响。在维新思想的影响下,更多人开始意识到腐朽的清朝已经无法承载新的时代,迫切需要全面变革才能止步于危难之中。正是这场运动,为日后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变法虽败,但清廷已然酝酿出了意欲自强的雏形。尽管艰难坎坷,但是改朝换代的历史车轮已然缓缓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

四、最后的曙光:立宪运动

戊戌变法的失败让清政府感受到了变革的迫切需要,但依旧止步不前。直到1901年,光绪帝才再次拉开了改革的大幕,掀起了一场立宪运动。

这一次,光绪帝下定决心要在保留君权的基础上,设立约法、议院,以期走向君主立宪之路。为此,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预备立宪的改革措施。

首先,清政府开始重新整顿吏治。规定由京察大臣巡视各省,惩治贪污舞弊;设立参赞院作为监察机构;裁撤冗员,压缩开支。军政方面,清廷也颇费周章,着手编练新军,建立陆海军营;并在各省设立陆军学堂,培养新式军官。

为了推行这一改革方针,光绪帝亲自主持筹备会议,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并下旨成立编查馆、翻译馆等新式机构,汇编外国的宪政典籍供翻译研究。同时,朝廷还选派了使臣分赴日本、英国等国考察立宪实施的具体情况。

光绪帝对于立宪改革可谓是孜孜不倦。然而,这一切都遭到了慈禧太后等守旧派的巨大阻力。慈太后对新政大加阻挠,唆使亲信裕亲王联合袁世凯等人对抗新政。

双方在立宪问题上,争执不下,最终爆发了"辛亥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失利后,慈太后不得不宣布立宪,但她暗地里却极力想推翻立宪。

光绪帝在推行立宪的过程中,也遭到了守旧大臣们的重重阻挠和暗算。他们上奏诽谤,甚至下毒暗算皇帝。直到1908年,光绪帝最终就此崩殁,曾一度如火如荼的立宪改革也就此胎死腹中。

曾几何时,立宪运动给予了晚清政府最后的希望。但遭到了满清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和反扑,清王朝终于没能逃脱被推向深渊的命运。立宪改革虽然遭到扼杀,但她却为将来的革命奠定了基础,为历史的车轮踩出了新的行车道。

五、清王朝的覆灭

立宪改革的失败,无疑是清王朝覆亡的最后一个导火索。1911年,武昌起义的烽烟在湖北此起彼伏,终于点燃了辛亥革命的战火。

这场革命的开端,源于清廷在湖北的一处铁路工程。当地督办人员剥削苦役,民怨沸腾。10月10日,在孙德胜等人的怂恿下,武昌的新军响应号召,首先发难,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不久,各地响应的火种陆续燃起。原本镇压起义的两湖镇岀大军李纯则,到了梁启超手中,竟然被裹挟反戈一方,投诚革命军。革命的熊熊烈火很快在中原大地蔓延开来。

面对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慈禧太后不得不宣布退位,将皇位交予溥仪。但溥仪刚登基不久,革命军的枪口又对准了他。孙中山任命黄兴为总司令,亲自统率革命大军,直扑京师。

这时,清军溃不成军。袁世凯等重臣见大势已去,都在有意无意地放松军心。最后,清廷只能软弱地宣布退出中场,永久放弃帝制,结束了长达268年的清王朝统治。

1912年,在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溥仪被迫还了爵位龙袍,退而居住在静园。这是距离上一任皇帝溥侙退位,仅仅只有三年时间。

就这样,曾经骄横一时的清王朝,以一种最无力和无奈的方式走向终结。它在顽固不化和腐朽堕落中,自我坠入了深渊。由此,近代中国结束了长达几千年的君主专制时代,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历史篇章。

清王朝的灭亡,注定了它将成为历史长河中淡出的一段插曲。毕竟,一个固步自封、无可救药的统治者,终将被时代的洪流所抛弃。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晚清政府在覆灭之路上,曾一度拼尽全力地努力过,虽然这努力孤注一掷、力有未逮,但它仍然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相关内容

茶百道、奈雪的茶、古茗、沪...
茶百道、奈雪的茶、古茗、沪上阿姨,近期纷纷呈现出集体大涨的态势!茶...
2025-07-08 12:37:12
原创 ...
腐败、软弱、固步自封的晚清政府,你知道它有多努力吗?我们熟知晚清时...
2025-07-08 12:34:14
原创 ...
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洪秀全全面掌握权力的标志,却也是太平天国衰...
2025-07-08 12:33:53
原创 ...
1938年8月的一天,冀北崇礼县喇嘛庙镇伪警察署署长王耀光突然暴毙...
2025-07-08 12:33:45
原创 ...
从上面几文的梳理中,小包萝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是把上古史简单化了,更...
2025-07-08 12:33:36
原创 ...
在早年组织和改造新民学会的过程中,关于如何才能成功,毛主席曾这样说...
2025-07-08 12:33:25
原创 ...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中经济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唐朝时期的政治形态也是异...
2025-07-08 12:33:23
原创 ...
大家都知道伟人是一个很简朴的人,尤其是在公家的立场上,一点儿也不允...
2025-07-08 12:33:16
原创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北洋史上,“水晶狐狸”徐世昌的名号,断...
2025-07-08 12:33:11

热门资讯

原创 伟... 对未来的向往是人们的普遍心理,但是未来又往往不可预测,所以有了预言的出现。 然而,绝大多数预言,最...
原创 中...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正式访华,而负责接待的周总理也在机场上与其握手表示欢迎,并且在...
原创 游...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
原创 退... 谁说女子不如男,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有无数的女性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她们敢于突破所有固执的偏见,闯出对自己...
原创 彭... 一提到彭老总,我的心里就有无限的敬畏,在大多数人的心里,或许都和我一样,彭老总一生大公无私,刚毅坚强...
原创 溥... 1950年,溥仪在旅顺监狱接受改造,褪去皇上的养尊处优努力学习劳动技能。 一日,他糊好一只纸盒兴高采...
原创 对... 喜欢的三国的朋友都知道,魏蜀吴各占了一个优势,魏国占天时,吴国战地利,而蜀国占人和。但是蜀国为什么最...
书于竹木 托载千年(文化中国行... 在纸发明之前,中华文明书于何处?以竹、木为原材料制成的简牍,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文字载体之一。 这是一...
原创 蒋... 1931年之后的国民党内部有个特别突出又异常无解的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政权、党权、军事权、行政权、立...
原创 中...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做家族。在中国和世界上也有很多厉害的家族,其实家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家,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