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经过艰苦谈判后,蒋介石总算接受了我党提出的将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国民革命军”的要求,新的番号定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然而,这个军长的人选,我党和国民党之间有着很大的分歧。蒋介石要求由陈诚或张发奎或者一个无党派人士来当军长,我党则坚决反对,要求必须由共产党员领导。
谁曾想,在双方还没有就南方游击队如何改编一事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蒋介石突然擅自通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向我党通报:
“经委员长核定,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
更让人没有想到的,当这个决定公布之后,毛主席却有些犹豫,这是为什么呢?
改编风波
西安事变后,虽然蒋介石出尔反尔扣押了张学良,但迫于国内外压力,还是和我党进行了谈判。
而谈判最大的症结所在,自然是红军的改编问题。
此时的蒋介石仍然没有完全放弃“剿共”的计划,他的方针是“北和南剿”。
刚开始谈判时,周恩来、叶剑英和国民党谈的主要是北上抗日的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问题,还没来得及涉及南方游击队的集中改编。
这就给蒋介石钻了空子,悄悄的给陈仪发去密电,要求157师“限期歼灭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
不但如此,对于北方红军的改编问题,蒋介石也使用“拖”字诀,一门心思想要“收编”红军。
直到8月13日日军开始大规模进攻上海,蒋介石这才慌了神。江浙可是他老蒋的发家之所,而且也是当时国内的精华之所在。如果丢了江浙,那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不得已之下,老蒋只得同意我党提出的北方红军主力整编要求,新的番号为桂系空出来的第八路军,三个师的番号则为因吃败仗被撤销了的东北军115师、120师、和129师。
北方红军的整编问题得到了解决,南方红军问整编问题的谈判局面也有了扭转的迹象。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的宣言》,次日蒋介石也发表一番讲话,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也不得不默认了三年来“围剿”红军南方游击队的失败。
经过一番谈判之后,双方达成协议,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此时的蒋介石仍然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想借着改编的机会削弱和控制红军游击队。
既然想要控制新四军,那这个军长的人选,就是个问题了。
我党推出的人选是一名中共党员,蒋介石则要求由陈诚或者张发奎担任。
凭什么共产党的军队由国民党领导?这个问题我们自然是断然不会答应的。
蒋介石认为,红军已经有了3个师的正式编制,如果这个新四军也完全归属共产党领导,这对于他来说如鲠在喉。
但现在共产党态度坚决,蒋介石还急着让红军去前线打仗,因此也让了一步,要求“任用无党派人士为新四军军长”。
9月28日,蒋介石在未和我党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主动宣布,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
叶挺资历很深,北伐战争时的主力团团长,后来的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工农红军总司令。这么个人当新四军军长,本来应该是挺合适的。但是毛主席刚开始却拒绝答应这一任命,这是为何呢?
复杂的叶挺
其实,毛主席不想让叶挺当新四军的原因,和蒋介石想让他当新四军军长的原因,是有些重合的。
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流亡欧洲,并退了党,直到1937年才结束流亡生活。基本上完美错过了土地革命,党中央不确定现在的叶挺还是不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蒋介石之所以选择叶挺,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在了他现在的“无党派”身份,再加上蒋介石也很欣赏叶挺的为人和能力,想通过叶挺把红军游击队抓在自己的手里。为了拉拢叶挺,还让他当上了国民政府军委会的中将高级参谋。
而在延安方面看来,虽然叶挺在事前曾跟周恩来有过表态,但他长期寓居国外,对叶挺的政治态度立场,缺乏全面的把握。
这不是信不信任的问题,而是毛主席和党中央必须得为在艰苦条件下打了3年游击战的南方红军将士的安危考虑。
就在不久前刚刚发生了漳浦事件。闽南红军何鸣部因为疏忽大意,被国民157师骗到漳浦县城缴械。
如今蒋介石抢先任命叶挺当军长,我是想在一挺的帮助下,把南方红军游击队改造成国民党军队,或者把这支军队送到前线去,借日军之手消灭之呢?
在10月1日主席发给张云逸的电报中就提到了这一担忧:
“国民党企图拔去这些战略支点(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在西安事变后还用了全力,用屠杀方法拔去他们。在这个方法失败后,现在却利用抗日题目,想经过叶挺把他们拔去,方法不同,目的则一。”
当然,如果仅仅因为“怀疑”就直截了当的拒绝同意,那对于叶挺的热情无疑是个极大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想到了解决的问题的方法,那就是让叶挺来延安一趟,他要亲自和对方谈一谈。
毛主席先后分别给博古,叶剑英,周恩来发电报,提出:
“叶挺是否愿意恢复党籍或完全受党指导而不受国民党干涉,并是否来延安及八路军总部接洽一次(取得何应钦同意),如上项能办到,则经过叶挺整理南方红军游击队并集中各游击队之一部成为一军是可以的。我们正准备一批得力干部,经过叶(剑英)派往闽浙赣三省整理各游击队……叶挺能否为军长,待你们提出保证后再作决定。”
如果叶挺愿意来延安,愿意恢复党籍,那么他自然还是我们自己的同志,如果不愿意,那自然要据理力争,让可以信任的同志去领导新四军。
江南一叶
当叶挺在南京和博古、叶剑英接洽,被问及“是否愿意前往延安及八路军总部接洽一次”时,他当场表明了态度:
“我完全接受党的领导,愿意前往延安面谈,是否就职由党中央最后决定。”
于是,在南京八路军办事处的安排下,叶挺在11月3日抵达延安,并和毛主席进行了彻夜长谈。
双方见面后开诚布公,叶挺倾诉了自己在广州起义后受到的委屈,以及在国外的经历、心理历程。毛主席则对叶挺在北伐战争和南昌广州起义中建立的历史供给予以了高度评价,并对叶挺和我党合作,坚决抗日的决心表示热烈欢迎。
一番长谈后,主席和中央消除了对叶挺的所有疑虑,认为他仍然是一位忠诚于党的好同志。问他是否愿意恢复党籍?
这是叶挺求之不得的事情,但他考虑了一会儿后还是选择了拒绝:“为了便于和南京国民政府打交道,我希望能够留在组织外,但愿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考虑到蒋介石并不是真心团结抗日,如果叶挺留在党外的确不会太过刺激老蒋,中央同意了叶挺的建议。
11月6日,经过主席和叶挺商议后,就新四军的编制和领导人选达成了一致意见。
新四军隶属于八路军,编制为两师四旅八团。项英担任副军长,陈毅担任政治部主任、周子坤担任参谋长,在南京福州设置办事处。
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项英也抵达延安后,中央专门在陕北公学大礼堂召开了欢迎叶挺、项英的大会,毛主席专门安排叶挺和项英一起坐在主席台上。不但如此,毛主席还专门给周恩来、朱德发电:
“编制等项由叶挺向南京提出;未得国民党承认以前,你们不得发表。”
虽然中央的方案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全部实现,比如何应钦核准的参谋长是张云逸,周子昆为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则为袁国平,但通过这件事足见毛主席对叶挺的信任。
叶挺回到南方后,很快就将8省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整合了起来。原先国民党每月给新四军的军费只有6.5万,正是叶挺力争之下才增长到了9.5万,后来又增长到了13.5万。
这让蒋介石很是不满:“你光知道帮别人要东西,辜负了我的希望,如果你能参加国民党,那什么经费编制都好商量。”
“我现在什么党派也不参加,一心抗日救国。”
1941年,蒋介石掀起了皖南事变,叶挺本来打算整理残部拼死突围,但在饶漱石的劝说下决定忍辱负重,下山和国民党军进行谈判,结果被国民党扣了起来。
蒋介石为了“降服”叶挺,专门派了顾祝同、上官云相、陈诚等人去劝降,要他发表声明,将皖南事变的锅扣到中共头上。结果叶挺完全不为所动。
直到1946年,我党以释放在邯郸战场上俘虏的国民党军委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四十军军长马法五为条件,换取了叶挺的人身自由。
出狱第二天,叶挺就给毛主席发电,希望能够重新加入共产党,毛主席回电同意,并称他为“亲爱的叶挺同志”。
只可惜,国民党特务在叶挺飞往延安的飞机上动了手脚,一代名将就这么牺牲在了天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