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面几文的梳理中,小包萝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是把上古史简单化了,更是把炎黄二帝简化了。那日回家,小包萝问自己搞工程的丈夫,炎帝和黄帝指哪个人?老公倒有些吃惊的看了自己,说,不就是他们两人吗?还反问了小包萝,说不是他们两个,还能是别人?小包萝没有回答,又问了曾是老师的母亲,母亲倒答的干脆,说,黄帝是蚩尤,炎帝是神农。看小包萝不置可否的样子,母亲问,难道不对?
小包萝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是没有必要了解很清楚的,只要知道炎黄二帝是我们的祖先就可以。所以炎黄二帝当然就是指他们两个人了。事实上,我们所有的炎帝陵呀,黄帝陵呀的,不也就告诉我们,所说的炎黄二帝就是指他们两人吗。对这两个人,大多知道他们都是少典的孩子,是一对兄弟,一个在姜水长大姓姜,一个在姬水长大姓姬。两人都是华夏民族的祖先,我们都是他们的后代。除此,还需要大家知道什么呢?似乎真的没有必要。
看着母亲和老公望着自己的神情,小包萝觉得在他们面前,自己知道的更详细些实在没有什么可资骄傲的。也就淡淡的说,对,就是他们两个人,妈妈也说的对。
可小包萝知道要把炎黄二帝说清实在不易。在各种说法中,小包萝觉得把炎帝更多的看成姜石年更好些,但姜榆罔又强化了炎帝这个称号。而把黄帝更多的看成姬邦卉更好些,但姬黄夷的经历更符合黄帝出生时的情形。如同更符合炎帝出生时情形的则是魁隗氏而不是神农氏一样。所以简单地要说炎黄二帝是谁倒十分困难。因为就我们知道的炎黄二帝的出生、经历、贡献等事情,似乎不是一个人身上所能完全具有,而是在几个人身上发生着,但又把它们全加在一个人身上。要找出一个人让他的各方面能代表炎黄二帝,就不易。
然而就这种判断,小包萝知道只是一种判断,并不代表一种真实。只是这种判断更符合我们已知的各方面情况而已。而且在形成这种判断的过程,让小包萝越来越觉得随着炎帝王朝的世衰相伴随的则是黄帝部族的异军突起。如同在炎帝集团中,蚩尤部的异军突起一样。在炎帝政权还是中央王朝时,黄帝部族就已存在,而且不断地发展壮大。这种发展壮大,也从另一侧面应证了"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的情况。也就是在这种此消彼长中,通过征伐手段完成了王朝的更替。也是从这个意义上,与炎帝王朝日益衰落相伴的则是黄帝部族的日益强大,黄帝部族是做为一种新兴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代表着最为先进,最为有生命力的一股力量。
然而,没有一日建成的罗马,黄帝部族的发展也存在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偏远到中心的过程,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向前追索黄帝部族的历史源头,一直会远到与炎帝政权的起始相当的地步。在炎帝部族已建立政权时,黄帝部族也开始了他们的漫漫征程。
应当说古书记载的也并非不对:如《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水经注,渭水》也记载:“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所有书籍指向炎帝、黄帝来自于少典和有蟜氏,而这也基本属实。炎帝部族是从少典氏中分离出来的,同样黄帝部族也是从少典氏部族中分离出来的。但他们两个不可能是亲兄弟,也不可能共有一个叫少典的父亲。在炎帝政权已存在,并成为中央王朝时,也同样来自少典氏的黄帝部族才开始发展起来。只是在同一段时间内,炎帝部族不断内乱,日益衰落,而黄帝部族却不断壮大。并最终由黄帝部族统一华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中央王朝。
只是黄帝部族的源头,在一个叫方雷氏或雷泽氏或有嬌氏的母系氏族。这个氏族以灵龟为图腾,也就有了天鼋氏的称号。她们有自己的女首领,由可以知道的枪术、茴芒、赤哲一代代向下传着。这一时期大约在前5000年前,刚好也是炎帝魁隗氏建立政权的时候。如果把这个称为天鼋氏部族看成黄帝部族的源头话,黄帝部族的起源并不比炎帝晚。但这个时候,严格来说,还是同后来的黄帝部族没有太多关系。直到从少典氏来了一个叫大迥的小伙,彻底把一切改变了。
走婚来到有蟜氏后,他的名字倒没有人叫了,因为他来自少典氏,也就以少典呼之。这小伙娶了有蟜氏最聪慧的女子附宝,而且这附宝是下一任首领的人选。有如此优秀的女子做配偶,小伙大迥就把自己的才智和身心全留在了有蟜氏这个母系氏族。而贡献出自己的大迥也受到了整个氏族的肯定,其声威越来越高,以至整个氏族愿意接受他成为首领。而附宝对小伙大迥更是倾心,加之好多母系氏族也开始有让男人担当首领的先例,小伙大迥没想到自己跑到有蟜氏来,不只娶了个好媳妇,还成了一个领导。一下子就把有蟜氏看成自己的家,自己的事业。而为了有所区别,刚好大家崇拜灵龟,大迥同志就把氏族以天鼋命名,由此,一个新的氏族少典天鼋氏诞生,也拉开了黄帝部族数百年奋斗史,千年的传承史。
他们生的儿子虽还叫不了黄帝,却成为黄帝出生时种种现象的承载者,最初的小名叫黄夷。这名字怎么来的,听说是同天鼋氏崇拜的小灵龟有关。那龟正面看时就是个黄字。不过,你细想,倒也挺象的。小孩子自然也非平常所生,而是附宝感应雷电所孕。自小的聪明不用说,传说还发明了有轩,有辕的独轮车。因此得了一外号轩辕。他从小被大迥放在了有熊这个地方,也就有了一个有熊氏的称谓,慢慢地父子俩也被看成有熊国的创造者。而生活的地方有条叫姬水的河流,也就选了姬字为姓。一下子,有了姓,有了名,有了自己的地盘。姬轩辕同志就在这个地方度过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
不知那时姬黄夷,也就是小轩辕同志能否意识到他是个天选之人,一个古老民族会以他为源头?也不知他是否意识到他后面的人生道路会是什么,更能否意识到由他开创的继业会千年传承?以及这个已慢慢开启的征伐时代是由他的子孙们去终结?而最终让这个黄字成为天下最爱,成为最高贵的那个字?
或许他已经意识到了,那种神秘的使命伴随着那道雷电已融入了他的身体。
小包萝知道自己关于那场征伐之战的序曲写的过于长了。关于这些传说也罢,史实也罢,大家的争论不是这几年,而是已持续了几千年。或许真相是我们最终无法知道的,我们现在所确信的,所以为是的都是一种假相,是一种现代人对自己来处的构想,一种不是基于古人的情况,而是基于现代人需要的构想。但这些传说的意义如同是我们童年记忆的底色一样,已融入我们的身体,成为整个民族成长的最初色彩。我们今天的思想,思维习惯,看世界的角度,对人生与世界的理解无不打上它的烙印。即使今后的考古研究能把这些传说推翻,也是改变不了这种记忆的底色,况且我们还找不到推翻它们的理由。
然而这些传说,还是太简略,说起来也太生硬,我们的祖先们还是太虚幻,如同关于他们的那些塑像,总是一种模式。要让一切生动起来,鲜活起来,让人类的童年真正的复活,要有另一种叙述方式,有趣的叙述方式。而任何叙述方式总要有一个时空点,总要有一个基本的主线。在小包萝来说,这条主线,就是在山出昆仑后,在昆仑与大海之间,由三条龙与两条江河形成的广阔空间里,一段人的成长经历,一场童年少年时期的瑰丽之旅。那必是一个充满幻象,充满创造,充满野性的经历。回到那段时光,也就是回到我们的童年与少年。
而那场征伐之战是整个人类童年与少年时期最惊心动魄一幕,是上古大神们与人类共同演绎的一场惊天史诗。
一切,就让我们从那场引起天下大洪水的人神大战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