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比吴三桂更奸的叛臣,康熙亲自封王,儿子却说:你还是造反算了
创始人
2025-06-14 16:34:03
0

中国古代的皇权社会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反叛事件,除了众望所归的农民起义,其余在太平盛世下的造反叛乱都会被世人认为是大逆不道,有时候即便是家人也不能理解反叛者的行为,他们甚至会选择大义灭亲,也要保住家族的清名。历史上有这么一位人物,他的儿子意图造反,并且要挟他一同造反,但这位父亲坚决地拒绝了,宁愿是死,也没有想过造反,这个人就是尚可喜,死后被康熙皇帝赐谥号曰"敬"。

尚可喜出生在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家世务农,祖籍山西洪洞,后来祖父尚继官迁至辽东海州,他也是在此地出生的。明朝末年,十八岁的他跟着父亲尚学礼躲避后金入侵带来的战乱迁到了辽西松山,母亲在途中死于战乱,随后他就跟着父亲加入明君。父子两人从军后,就分散了,团聚不久后,父亲就被后金士兵打死,尚可喜接管了父亲的部队,一直在坚持着效忠朝廷的立场。

但明朝军队中并非是一心抗敌,而是各有心思,沈世魁接任东江总兵,由于当初尚可喜曾镇压皮岛兵变,使沈世魁失去权力,所以沈世魁对他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沈世魁想要加害尚可喜,尚可喜知道此事后,有了离开之意,于是他派去属下前往沈阳,与后金接洽,皇太极听说尚可喜有归顺之意后,他很高兴,因为他曾经听说过尚可喜的功绩,一心为国,如今他既有意,那么日后必然会成为他的一大助力。

当尚可喜到来之时,他接受到了来自皇太极的热烈欢迎,赏赐了无数的珍宝,将他的家族成员也归还给尚可喜,将他封为总兵官,后来又被封为智顺王,赐他封地,此外还有孔有德恭顺王、耿仲明怀顺王,等到清军入关后,顺治六年,他被改封为“平南王”,此后尚可喜藩屏广东,维持社会秩序,重建礼乐文教,安抚南明遗民,促进农业发展。

对于尚可喜这个人物,历来争议很大,有人认为他是明朝第一奸臣,心狠手辣,尤其是,在1650年的时候,平南王尚可喜和靖难王耿继茂带领这大军打下了明朝统御下的广州城,制造了长达十天,屠杀了七十万百姓的事,让人很难洗白他,除非对此视而不见。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不是尚可喜,而是他的儿子尚之信,比其父更加没有底线,说反就反,还要挟父亲跟他一起反。

顺治十二年,尚可喜上书请求归老辽东,顺治皇帝以“全粤未定”的理由并未允许他的请求,等到康熙十二年后,在尚可喜的坚决请求下,他归老辽东,长子安达公尚之信留下来镇守广东,但朝廷认为尚之信嚣张跋扈,不服制度,于是下令撤藩,尚可喜便打算将整个家族迁回海城。但因为吴三桂造反之事,搬迁被搁置,康熙帝命令尚可喜留镇广东,并加封尚之信为镇南王、平南王次子尚之孝为平南大将军。

平西王吴三桂接到三藩全撤的圣旨后,大为不满,于是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反清复明,靖南王耿精忠也跟着起兵造反,其实吴三桂也多次派人送信给尚可喜,劝他一同造反,但尚可喜将书信以逆书呈了上去。

不过他的儿子尚之信态度有异,平时嗜酒成性,多有恶行,经常凌虐藩下人员,所以身为父亲的尚可喜并不喜欢这个长子,在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上出现了疑虑,他的谋士金光坦诚进言,安达公(指之信,“安达”是皇帝赐的号)刚而多虚,勇而寡仁,若以嗣位,必不利于国家,请废他,立次子之孝。”尚可喜也害怕将兵权交给长子的话,日后可能会闹出大麻烦,最终尚可喜选择次子尚之孝为继承人。

身为长子的尚之信认为自己会获得“公爵”封号,但朝廷不允,父亲还给朝廷写信,说要立尚之孝,而他还需要跟着父亲回到海城,离开经营多年的广东,心中自然愤懑不已,所以反叛的机会来到他跟前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就抓住了。

康熙十五年正月,广东当地战乱不休,贼寇盗贼,多地并起,被晋封为平南亲王的尚可喜分兵清剿,同时又处于吴三桂、耿精忠、孙延龄及台湾郑经所派兵员四面包围之中,郑经攻陷东莞,马雄兵困新会,孙延龄攻下梧州,形势十分危急,尚可喜忧痛交加,卧床不起。而尚之孝屡战失利,退守惠州王事仍由尚之信代理。

此时对于吴三桂来说,能够拿下广东至关重要,吴三桂多次引诱尚之信反叛,答应他事成之后将尚之信封为王,世守广东,同时吴三桂还在一直进攻广东,派人说服广东的守将,有不少的守将选择投降,根据记载,“尚可喜子掩答公尚之信被废怨望,矫父命叛降贼”。“之信积不平,杀金光…劫父叛降三桂”,而且他还要劝说父亲一同叛乱,“尚之信欲其父尚可喜从贼,迫之不已。”

同年二月,尚之信发兵围困了父亲的府邸,夺取了广东的最高指挥权,响应叛乱,尚可喜听说儿子反叛的消息,被气得要自尽,但被左右救起,同年十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七十三岁,死前他自觉时日无多的尚可喜在海楼上召集画师为自己画了七幅画像,流传后世。

其实尚之信的投降也尚未定下来,很有可能他是迫于形势才选择向吴三桂归顺的,毕竟当时的吴三桂已经“兵临城下”了,剑锋直指,他若不假意归顺,恐怕还没等到援军到达就要被灭了,或许他们尚家以身殉国也是可以的,多年来一直享受着皇朝丰厚的俸禄和庇荫,可广东的百姓需要他们守护,他们不能让当地出现重大兵变灾难,所以尚之信与朝廷无形之中达成了默契。尚之信到底是无耻叛徒呢,还是对百姓有情有义的父母官呢?

相关内容

原创 ...
1945年,延安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大,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44人...
2025-09-11 05:04:06
古籍蝶影雨中来,携手共探奇...
2025年6月1日,雨中的六一儿童节下午,上海图书馆东馆5F-01...
2025-09-11 05:03:41
原创 ...
八爷党并不是败给了四爷党,而是败给了康熙帝本人。 在“九子夺嫡”之...
2025-09-11 05:03:32
原创 ...
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大举入侵明朝边境,明军在初次交锋中惨遭失败...
2025-09-11 05:03:22
原创 ...
三国时期,战乱不断,诸多豪杰为争夺天下霸主的地位,纷纷广招兵员,壮...
2025-09-11 05:02:42
原创 ...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868期。在1955年全军授衔时,尽管开国...
2025-09-11 05:02:37
原创 ...
今年7月18日,一则关于美国公民从韩国越境进入朝鲜的新闻迅速引发了...
2025-09-11 05:02:34
原创 ...
在阅读本文之前,欢迎您点击“关注”,这样您不仅能够更方便地参与讨论...
2025-09-11 05:02:25
原创 ...
前言:由于数百年来江南文人的各种演绎与传说,刘基刘伯温这位在明朝开...
2025-09-11 05:02:16

热门资讯

原创 两... 魏延是否曾反叛,一直是三国史料中存在不同记载的话题。陈寿在《三国志》中提到,魏延并没有犯下重罪,但也...
原创 三... 标题: 三国演义中神秘小将:只现身一次,却创造了超越吕布战三英的辉煌成就 导语: 三国时期是一个人...
原创 云... 四川人对云南人说:“哎,大哥!严格说来,诸葛亮当年是来打云南的,为什么你们还如此热爱他?”云南人则回...
原创 大... 李斯,作为秦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名字在历史上响亮而沉重。自秦始皇时期起,他便担任大秦丞相...
原创 同... 赵云与魏延的关系,常常被误解。许多人认为他们的关系和谐,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从诸葛亮对二人的态度...
原创 东... 宋代的陈傅良在分析东汉的军制时曾指出,“兵之所在,权实归之,是以在外则外重,在内则内重,内外轻重,一...
原创 士... 李广和卫霍是同一时代的重要人物,都曾在朝为将,二者经常被用来做对比。细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两者间存在...
原创 刘... 新朝的覆灭带来了社会的动荡与变革,许多汉室宗亲纷纷举起复兴汉朝的旗帜,试图重建汉室荣耀。梁王刘永就是...
原创 秦... 秦始皇为何被誉为千古一帝?他的卓越之处在哪里?相信大家都知道,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秦国...
原创 李... 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并加强对百姓思想控制等政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虽然这一系列改革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