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朝为中华文明奠定礼乐基础和精神面貌,礼崩乐坏后孔子该怎么办
创始人
2025-06-07 21:03:01
0

导语:

提到乱世,我们能够想到的就是春秋战国,这一时期的硝烟四起,战火弥漫,让老百姓们苦不堪言。这种乱象持续的时间足足有300多年,也就在这个乱世之中,有很多的学说和流派,陆陆续续诞生。与此同时,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在不断的激化着,因为社会矛盾特别的尖锐,所以战火和硝烟从来都没有间断过。这是意味着一系列的冲突,所以让政治局面变得就越发的复杂。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周王朝的统治逐渐的也就不得人心,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当时的那些有志之士他们也在逐渐地站出来。寻找一个能够拯救国家危亡的道路。他们的目的在当时只有一个,就是希望能够让社会变得稳定起来,让人们能够不再过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才会应运而生,诸子百家才会有三教九流。但是每一个学生,每一个门派给出来的思想都是完全不同的,给统治者和领导阶层提出来的建议特别多。规划出来的蓝图也完全不同。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是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打造出一个和平盛世。希望能够和礼崩乐坏的现状说再见。然而每一种学说对社会的认知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提倡出来的思想主张也具有较大的参差不齐。

一、儒家的代表

1、孔子的思想

儒家学说在后续发展的过程中所围绕的一个核心就是孔子的思想并且是立足于这种思想的根基之上,进行发扬和不断传承。孔子开启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提出了自身的看法和建议,与此同时,立足于当时社会的现状,也制定出了相应的方案。可能很多人都疑惑,对于当时的天下发展趋势而言,孔子所提出来的方案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又或者是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其实在这众多的方案里面,归根结底来看,最为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仁。《论语》里面所收录的种种基本上都是对于认证的叙述,对于这本书中所记录的东西就是孔子的言行举止。所以说服度和可信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并且对于其中所提及到的回答孔子个人的看法也是完全不同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不同的学生再去询问孔子的时候,所得到的答案也完全不同。这是一种灵活的应对方案,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灵活的思想。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文化水平的不同,所以孔子在当时对待他们的主张和态度也完全不同。虽然有着相应的区分,但是也有这样做的道理。

2、孔子的言论

孔子的弟子去询问孔子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做到人的时候,孔子的回答特别的简单,那就是要爱人。紧接着他的弟子又问到,什么叫做智?孔子的回答便是把一个平直的事物和弯曲的事物进行叠加。通过自己的智慧让这个弯曲的事物也能够和这个平直的事物相匹配,这就是一种智慧。虽然这样的回答特别的简短,但是对于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含义,的确是需要揣摩的,并且也很耐人寻味。

在这众多的弟子里面吃下的表现就比较优秀了,因为他是一个悟性特别好的人。所以对于孔子所说的话语,他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揣摩透彻。比如说樊驰在当时问道子夏,在当年,尧舜禹以及成汤在选拔的过程中都是从成千上万个人中脱颖而出的。为什么他们能够掌握相应的权力呢?而子夏给出来的答案,那就是提拔的人都是正直的人,因为政治会把邪恶压住。其实这也就是儒家学说的一种代表。并且孔子也曾经说过:能使枉者直。所体现出来的意思就是让那些为人比较正直的人身居高位,紧接着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来感化那些内心邪恶的人,或者是心术不正的人,这就相当于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悄无声息之中也能够让他们变得优秀起来。《论语.为政》里面针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有所记载的。鲁哀公曾经针对于一个政治问题,就像孔子做出了相应的询问。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获得,该怎么样做才能够让民众服从的答案。而孔子在当时的回答就特别的直接,那就是用正义去感化。所以对于当朝统治者而言,如果能够为民众去谋福利,自然而燃,能够得到民众的用户,倘若不能够为民众谋福利,反而一味的压榨百姓,到最后只能够失去民心。

二、孔子的方案

1、什么是正义和邪恶

要想区分开正义和邪恶就可以看一看孔子的回答,因为孔子认为礼法所代表的就是正确的。也正因如此才会有非礼的说法,以及失礼还有坏礼的说法。倘若出现了这一系列的举动,自然而燃会被周围的人责备,发展到最后直接就会被人们摒弃。比如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等一系列的言语。

这就告诉人们,不进药在生活中有礼节,讲礼貌,同时也要尊重礼仪教化。而礼才是最为正直的。倘若违背了和礼仪教化相关的事情,自然而然也就可以被称之为礼崩乐坏。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运而生的一个说法叫做克己复礼。而这个词语也就是对仁政的一种解释。最早的回答就是,孔子在回复颜回的时候所说到的。

此时有人疑惑,什么叫做克己复礼?我们可以理解为要克制自己的言行,才能够不断的传承曾经的礼仪和恢复曾经的礼仪。唯一的媒介就是通过仁爱之心。也就意味着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以克己复礼的态度去生活,那么普天之下将会充满和谐。从这里也就可以看得出来,儒家思想所追崇的礼乐制度,实际上都是在为仁而服务。体现的就是一颗仁爱之心。在孔子看来,我们之所以能够知书达理,就是因为我们有爱心,并且是通过种种有爱心的举动,才把这种关爱呈现出来。最为有力的说明就是父母去世之后,古人要披麻戴孝,并且还要守丧三年。

2、推行仁政

从这种种就可以看得出来,对于礼崩乐坏这一现状呈现出来之后,孔子在当时给出来的应对方法就是仁政。只要能够立足于人这个基础之上,就能够通过相应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就相当于一种病态的思想之下,最为合适的一味药方。毋庸置疑的一点就是,在春秋战国的那个乱世之中,不管孔子的做法到底有没有用,但是人的想法的确是没有被落在实处。就像秦国在最后能够走向强盛,就是应用了法家学说,把法治思想落在了实处。但是克己复礼和西周的同志又有着相应的联系,因为西周在当时所尊奉的礼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从本质上来看,人们对于礼法的尊重程度和恪守程度并不是特别的强烈,倘若能够心甘情愿的去做,那么周朝的天下,到最后也不可能呈现出一番混乱的局面。

然而春秋战国时期的乱象却足足持续了300多年,虽然在这其中出现了琉璃失所,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从中获得回报。纵然如此,西周制度在最后还是遭到了破坏,倘若只是忽视了这样的道理,依旧遵循着旧法去守着呆板的制度,定然而然会遭受到重重阻碍,甚至会被历史的车轮所碾压。所以来到了春秋时期以及战国时代之后,孔子的思想还是没有办法得到众人的认可。孔子的回答也是充满智慧的,要想让智慧发挥出作用,是需要立足于人们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才能够拥有仁爱之心的。当食不果腹的情况之下,谁还会有这个耐心或者是爱心去帮助别人呢?

先抛开其他的因素来看,仅仅是孔子个人,这是他所提出来的学说,并且他在实际行动中也用这个标准去要求自己,以及影响自己的弟子,和其他的一些门派,并且在不断的践行着。然而就拿当时的乱象来看孔子,对于整个天下造成的影响的确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太过渺小。因为在那个乱世之中,这样的处事态度只能够形成于书面之上,称得上是流于形式或者是理论化。尽管在这个乱世中,儒家学说没有派上用场,同时也没有发光发热,但是儒家学说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却影响了后续王朝将近2000多年。除此之外,还一度成为了主流思想。

结语:

当天下呈现出一片祥和景象的时候,儒家学子所提出来的一些要求,陆陆续续都是能够落到实处的。毕竟当人们的生存问题得到相应解决的时候,才有这个精力去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当社会发展起来之后,人民就越发的富足,此时这些人,才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去献爱心,去帮助其他人。而孔子在当时之所以能够提出这种主张,就是为了能够缓解礼崩乐坏状况,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论语》

《春秋》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 在网络上,有许多普通网友对夏朝的存在与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
2025-09-15 13:03:51
张飞被杀之后,为何赵云、魏...
公元221年,蜀汉车骑将军张飞在军营遇刺身亡。这起看似简单的部将叛...
2025-09-15 13:03:34
原创 ...
在苏联的历史长河中,从集体宿舍的简朴共享到私人别墅的奢华独立,这一...
2025-09-15 13:03:32
原创 ...
载沣,这位身处大清帝国末期的摄政王,在他的执政过程中,做出了许多关...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1949年3月,渡江战役迫在眉睫之际,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向党中央...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雪岩的名号,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声名显赫,风光无极。 他凭借商业头脑...
2025-09-15 13:03:20
原创 ...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
2025-09-15 13:03:14
原创 ...
我们都知道在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该...
2025-09-15 13:02:59
山西稷山考古新发现:东周时...
6月1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山西稷山郭家枣园遗址(200...
2025-09-15 13:02:58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庙号的追封被视为一项重要的礼仪,通常用于尊崇和纪念历代君主或其他重要统治者的父辈。...
原创 朱...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字数差不多,每段语义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故事更生动丰富。 ...
原创 新... 桂系军阀集团:从旧桂系到新桂系的风云变幻 在民国时期,广西曾经历过两股强大的军事力量的统治,这就是我...
原创 虽...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曾有两个主要党派,那就是共产党和国民党。随着时代的变迁,国民党的失败为中国共产...
原创 朝...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一声令下,全国掀起了空前的参军热潮。无数青年男女纷纷响应号召,热血沸...
原创 朱... 公元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朱标不幸染病去世。史书中所载,朱标的死因仅为一次偶然...
原创 昭... 大唐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唐玄宗李隆基最宠信的边疆将领安禄山,以“忧国忧民,国家危难...
原创 曾... 在许多描绘明朝历史的电影与电视剧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明军三大营”这个说法。明朝初期,朱棣与朱瞻基依靠...
原创 宋... 《——·前言·——》 宋朝,这一文化底蕴深厚的王朝,历经了无数风雨,也承受了严重的军事挫败。折家将...
原创 三... “人民队伍中的三杨”指的是杨得志、杨勇、杨成武三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们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最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