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去大臣家做客,看到他的小妾,大怒道:不杀此女,天理难容
创始人
2025-09-16 04:33:38
0

公元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朱标不幸染病去世。史书中所载,朱标的死因仅为一次偶然的风寒,而他最终未能挺过病痛。然而,令许多后人疑惑的是,《明史》对朱标死因的描述模糊不清,缺乏具体细节,甚至没有进一步解释病程的经过。这种含糊其辞的记载给后代留下了无尽的猜测和想象空间。

朱标,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嫡长子,从小便承载了父亲无限的期望。朱元璋对他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尤其在继承人问题上,一直未曾考虑其他儿子,始终视朱标为唯一的继承人。然而,天命难测,朱标英年早逝,享年仅三十八岁,这对朱元璋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毕竟,他最为倚重的儿子,未曾承担起大明江山的责任,就已离他而去。

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悲痛欲绝,长时间无法从失子的阴影中走出。他整日郁郁寡欢,精神萎靡。然而,作为帝王,国家的大权掌握在他手中,他不能一直沉溺于悲伤之中。更重要的是,他迫切需要重新挑选一位新的储君来继承大统。因此,朱元璋决定暂时走出皇宫,借此散心、调节心情,同时了解百姓的生活现状。一天傍晚,他带着几名亲信侍卫微服出行,准备回宫时经过城东,忽然被一座极为奢华的府邸吸引。大门上金光闪闪的“刘府”二字在暮色中格外显眼。

朱元璋心中一动,暗道:“如此豪华的府邸,主人的身份非同凡响。”他轻轻示意身边的一名侍卫前去打听这座府邸的主人。侍卫很快返回报告:“启禀皇上,此府乃刘斌所住。”

朱元璋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低声道:“刘斌不过是一个伯爵,年俸不过区区两百石,他怎么能拥有如此巨大的宅邸?”他心中一阵不满,随即下令:“去,叫开门,朕要进刘府喝一杯茶!”

侍卫按照命令敲开了大门。不久,刘斌全家老小和仆人丫鬟们纷纷走出,跪倒在朱元璋面前,战战兢兢地道:“臣不知陛下驾到,未能远迎,罪该万死。”朱元璋此行令刘斌既惊且喜,惊的是皇帝突然造访,喜的是皇帝亲自登门让他倍感荣幸。然而,他心中也有隐忧——若朱元璋看到了自己的奢华宅邸,定会心生疑虑。

但此时,刘斌顾不得其他,只能竭力让自己保持冷静,恭敬地接待皇帝。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朱元璋与刘斌话题渐浓,甚至开始回忆起当年一起征战四方、建立大明的岁月。朱元璋一时高兴,酒量也多了几分,突然站起身去后院解手。

然而,当他走进后院时,耳边传来一阵清脆悠扬的歌声,声音如清泉般涤荡人心。朱元璋不禁停住脚步,仔细倾听,原来是一个女子在放声歌唱。歌声婉转动听,朱元璋不由自主地朝着声音传来的地方走去。走得近了,他忽然觉得这位女子的容貌十分熟悉,似乎在哪里见过。

当歌声停歇,女子的神情变得颇为哀伤,眼中泪光闪烁。朱元璋看到这一幕,心生怜惜,便决定悄悄转身离开,不忍打扰女子的情绪。然而,他转身的一瞬间却猛然停住,情绪激动地重新回望那位女子。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怒火,自语道:“原来是她!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刘斌,你果然心怀叵测,若不将此女除去,天理难容!”

说完这些话,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默默离开后院,回到客厅。他平静地问刘斌:“刚才我在后院听见有女子唱蒙古歌,莫非你家中有蒙古女子?”刘斌听后心中一惊,手中的酒杯也掉落在地。

他慌忙捡起酒杯,心中一阵急转,随即镇定地答道:“回禀陛下,家中并无蒙古女子,最近我方才娶了一位妾室,此女子善歌善舞,精通各族歌舞,或许是她在唱蒙古歌。”朱元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哦?既然如此,何不让她为朕歌舞一曲?”刘斌连忙跪拜道:“臣家中的妾近日有些风寒,若此时见了陛下,万一感染,臣罪该万死。”

朱元璋略一沉吟,心中却已生疑:“既然她受了风寒,怎么还能在风中歌唱?刘斌必定有所隐瞒。”于是,朱元璋不再与刘斌废话,大声命令侍卫进来,迅速将刘斌一家全都拿下,关押入狱。朱元璋之所以如此对待刘斌,正是因为他怀疑朱标的死与刘斌脱不了关系。

朱标身体一直健康,若是仅仅风寒,怎么可能会在短短时间内急速恶化,更不可能毫无预兆地去世。朱元璋遂命令御医仔细检查朱标用过的药方,调查是否有问题。经过仔细检查,御医发现,虽然药方本身并无大碍,但药材的用量过重,其中有几味药的剂量明显过大,这使得朱元璋的疑虑更加深重——太子之死,恐怕并非简单的病痛所致。

而在朱标弥留之际,朱元璋对一位侍女产生了深刻印象,那位女子美貌如仙,朱元璋从未见过如此绝艳的女子。太子死后,朱元璋不经意间发现,这位女子竟然出现在刘斌的府中,并且唱的是蒙古歌曲。这一切使得他产生了极大的怀疑——朱标的死,是否真与刘斌有所关联?

最终,经过严刑拷打,刘斌终于交代了真相。那位女子确实是蒙古人,刘斌因为被其美色吸引而将她纳为妾,然而他并不知她来自太子府。与此同时,刘斌还供认了自己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的罪行。最终,朱元璋将他处以极刑。而那位女子在被酷刑逼问时,始终未吐露真实身份,也未揭示她与太子之死的关系,最终死于拷打之下。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 在网络上,有许多普通网友对夏朝的存在与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
2025-09-15 13:03:51
张飞被杀之后,为何赵云、魏...
公元221年,蜀汉车骑将军张飞在军营遇刺身亡。这起看似简单的部将叛...
2025-09-15 13:03:34
原创 ...
在苏联的历史长河中,从集体宿舍的简朴共享到私人别墅的奢华独立,这一...
2025-09-15 13:03:32
原创 ...
载沣,这位身处大清帝国末期的摄政王,在他的执政过程中,做出了许多关...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1949年3月,渡江战役迫在眉睫之际,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向党中央...
2025-09-15 13:03:30
原创 ...
雪岩的名号,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声名显赫,风光无极。 他凭借商业头脑...
2025-09-15 13:03:20
原创 ...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
2025-09-15 13:03:14
原创 ...
我们都知道在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该...
2025-09-15 13:02:59
山西稷山考古新发现:东周时...
6月1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山西稷山郭家枣园遗址(200...
2025-09-15 13:02:58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31年8月,北平和天津的报纸纷纷报道了一则震惊全国的重大新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强报》便是...
原创 朝... 在仁祖主政的二十余年里,尽管明朝已逐渐走向衰败,朝鲜依然坚定地保持着“慕华鄙夷”的对华政策,视中华文...
原创 1... 1975年,蒋介石久病缠身,多年的顽疾令他一年比一年憔悴,躺在病床上的他已经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然而...
原创 朱... 一、姚广孝送朱棣“白帽子” 明朝的历史,可以用一句话形容:“开局一个乞讨碗,谢幕一颗歪脖子树。”这不...
原创 明... 明前期士大夫的政治特点及其动态变迁 研究明前期士大夫的特点时,从国家权力体系的变化角度出发,探讨了...
原创 新... 1943年3月中旬,黄克诚,时任新四军第3师师长,收到了一份来自上级的电报。当他逐字逐句地阅读电报时...
原创 曾... 好的,我帮你将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每段的原意并适当增加细节描述,字数变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原创 曹... 狭路相逢勇者胜,少胜多的战例在战争史上屡见不鲜 在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冷兵器的兵刃交锋,还是热武器的炮...
原创 十... 改写后的文章 《——·前言·——》 诸葛亮的北伐史,乃是古代战争史上的一段传奇。六次出征祁山,带着...
原创 知... 黄埔军校第一期是大家公认的,培养出最多名将的班次。根据统计,这一期的毕业生中,共有30位成为了较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