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很丰富,里面有许多历史事件是非常有趣并且耐人寻味的,因此,古代有许多写小说的人,都会以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为背景,创作出一个拥有时代特色的小说,比如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是如此。
《水浒传》写的就是在北宋末年发生的事情,里面的人物都很有特色的,比如李逵,武松,林冲等,关于他们的介绍,笔者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很多人了解水浒传,大概不是从书本,而是从电视节目上,但是,电视节目上演绎的《水浒传》,却和施耐庵的原著有着不小的出入。
在电视节目上,我们看到的梁山好汉各个是英雄好汉,即使他们可能背了人命在身,许多人觉得他们的做法不无妥当,即使是害了无辜路人的孙二娘,现在的人提起来,似乎对她也无谴责之感。
但在原著里,确是非常黑暗的,比如武松来到十字坡的时候,一开口就大胆说出来他们这里是不正当的店铺,结果在武松被人认出身份之后,却立刻忘记了这是一家人肉店铺,立刻像是亲兄弟见面一样跟张青客气了起来。
而后张青还说自己就是专门杀过路客人为生的,武松听了之后,并不是什么暴跳如雷,而是静静地听着张青说他杀人越货赚黑心钱的历史,后来甚至带武松进里面参观了他的黑暗作坊,里面有着还未处理的肉类,结果武松也并没有什么激烈反应。
这也就是说,其实像武松这样的人,能不能称得上是好汉,还是存在争议的。并且这本书直到最后,也不能说梁山好汉真的就像是电视剧上所写的那样。
大家知道水泊梁山在以宋江为首领之时,后来打得是替天行道的口号,并且一度是反抗宋朝。但是在后面,水泊梁山上的人,就成了宋朝的官员,尤其是宋江,官职还不小。
而从这个时候开始,宋江就完全变了个人。可以说宋朝朝廷是为了消灭梁山势力,而派他们去打方腊。虽然梁山108人各个单打独斗能力都算强,但是个人对于战争来说,那可能还差得太远,加上这108人,没有几人有过正规的军事训练。
这样的一群人,上了战场,多半是有去无回,宋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还是让自己的兄弟们上了战场,最后的结果也是很显然的,大部分人直接被杀死在战场,甚至可以说是被杀得毫无还手之力。
宋江的诏安,也成了《水浒传》最遗憾,也是最能够引人讨论的部分。然而,即使上了战场战死,也无可厚非,但是宋江对李逵的做法,却否定了宋江这个人的形象,甚至可以说是《水浒传》因为宋江最后一章的做法,从一本热血小说变成了一本黑暗的阴谋小说。
小说最后一章里,宋江去看望李逵,李逵对宋江是非常信任,甚至可以说是愚忠的,因为怕李逵谋反,直接在李逵的酒里下药,还说了出来。
李逵在原文中说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而宋江杀李逵,是因为怕他谋反朝廷,污没了他的忠义之名,但是宋江先是反朝廷,后又归顺朝廷,真的算是忠义吗?
可能是因为李逵作为宋江的小弟,知道了宋江一些不为人知的黑历史,因为宋江已经服下了药酒,怕自己死后,李逵将黑历史抖了出来,这才是真正的怕污了他的忠义之名。那么宋江一开始当上梁山的大当家,那可能就是为自己仕途赚取资本。
而李逵最后的一句话,可以说是很无奈的,他对于宋江的情谊,反而让宋江能够轻易杀死他,面对宋江的这种做法,只能用自我安慰的话来敷衍自己。李逵最后的这种态度,完全就是鲁迅笔下的阿Q,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就千方百计找借口来给自己的精神一丝安慰。
而这句话,也可以说是道尽了混社会之人的悲哀,很多混在社会的人,尽管对自己上级忠心耿耿,到头来不过是自己直属上级的一颗棋子,或者是牺牲品。有的被上级处死的时候,会进行自我安慰,有的则是质问自己的上级为什么要害自己,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难以改变。
除了像李逵这样存在于文学小说中的人物,历史上那些被自己上级给害死的人,也无非是一个又一个的李逵。比如商鞅,比如韩信,他们被杀死的原因不同,但是他们面对上级杀死自己的时候,也是被迫接受的。
而宋江最后毒杀李逵,其实是因为宋江最后混不下去了,但李逵对宋江来说,还是潜在的威胁。这种做法,和古代历史上开国皇帝杀死开国功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就像是朱元璋,在死之前,把那些有威胁的人给统统除掉了。
(如果您觉得笔者的文章写得还行的话,就请为笔者的文章点个赞吧,您的举手之劳,对笔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