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在古时候,每当异族入侵时,孔子后人衍圣公总是第一个称臣
创始人
2025-06-05 23:02:47
0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觉者,为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我中华千年文明历经无数盛衰荣辱,依然波澜不惊,阔步重返巅峰。

尽管这里曾经战火纷飞民生凋敝,纵然这里犹有疏漏,但这里是震古烁今永不凋谢的华夏,是世界为之侧目不容小觑的神话。用数学当中的一个美丽的词就是,这是我们有且仅有的中国。

世界几大文明,也仅华夏文化未曾断层。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千百年来无数将鲜血挥洒在这片热土的将领和士兵们。古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这其中当然不乏拥有着“识时务”的人。

我们都知道古时候许多的封号都是可以世袭的,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后人便获得了世袭衍圣公的荣耀。但中国历经这么多次的改朝换代,这途中途上位的皇帝千千万,为何孔子的后人却总是被封为衍圣公,从未随着朝代的更迭而改变呢?

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将能屈能伸发挥到了极致,同时也是许多君王所喜爱的那一类“识时务”的人。在祖国遭受蹂躏时,他们首先不是奋起反抗,反而是第一个俯首称臣,为了保住自己的称号与荣耀。这就是创建了儒家学派,立志于为更多的人传道解惑的孔子的后人——封号为衍圣公。

弃庙南逃

北宋徽宗时期,“衍圣公”称号沿袭到了孔子的第四十八代嫡孙孔端友身上。不过他顶着这样的荣耀还没有过几年安生日子,金国就大举入宋。康王赵构随即逃往南方建立南宋。

而孔端友也为了不让“衍圣公”这个称号就此断在自己身上而顺应“拜谒圣天子”之名仓皇跟随南宋高宗前往南方。放弃了曲阜,仅仅只背负孔子的楷木雕像便向着南方去了,成为了孔氏宗族南宗的始祖。他们与高宗二月中旬抵达临安,仅三天后便上书宋高宗为他们赐下府邸宅庙。

南方孔氏一族大概经历了两百年,共传递了六代。这一次的弃庙南逃我们还可以为他找到一个借口说,这是迫于形势,但毕竟这还是宋朝。但是下面这个子孙就比较离经叛道了,真是令他的前人们蒙羞。

认贼作父

在公元1252年,蒙古族的铁马踏上了中原广阔的土地。大明王朝这时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而这些所谓的名门贵族却并没有发挥他们“精忠报国”的带头作用,反而是争相在他们的新主人——忽必烈面前谄媚。希望可以借此保住自己衍圣公的称号与荣耀。

在马背上长大的忽必烈当然看不上这些文不成武不就的蛀虫,他所信奉的是马背上夺天下,重用这些人对于他成就大业没有一点帮助。于是他对着成天在自己面前蹦跶的跳梁小丑说“你们要回去好好读书,拥有了才能自然可以获得一官半职。”将他们打发了去。

上表称颂

不仅如此他们还尤其的“识抬举”。爱新觉罗.福临在北京建立清朝时,第六十四代衍圣公便放弃了册封他的崇祯皇帝,在第二天便上书顺治皇帝俯首称臣。甚至还写了《初进表文》来表明自己的忠心,阿臾新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六宇共戴神君”。

当然好听的话谁都爱听,尤其是他们孔子后人这个名字还代表了众多的读书人,还如此的识抬举。摄政王多尔衮根据吏部的题复,仍旧封他为衍圣公。

请定国教

你以为这就是故事的结束了吗?当然还没有。袁世凯称帝,孔子的七十六代嫡孙孔令贻在其中可是出了不小的力气。1915年,孔令贻积极参与到‘筹安会’的活动当中。

虽说现在他已经没有了衍圣公的称号,但他仍积极活动,担任教育界请愿团理事长,代表教育界。在他看来只要抓住机会,凭借前人的功荫就可以获得财富与荣耀。听闻康有为提出了“孔教为中国之基础”的言论,孔令贻立马对袁世凯发出“请定孔教为国教”的通电。

在张勋拥戴溥仪复辟时,仅仅只是听闻消息他便准备了大量财产,同时发表贺电恭喜“日月重光”“普天同庆”。最后因为复辟失败而作罢。

“同文同种”

甚至在日本人势起的时候,都没有放过这个机会。1935年,日本大兴儒家文化,一边兴建孔庙,一边又开大会祭孔。当然这样的活动都不能够少了儒家文化真正的传人在场,于是明德中学的校长孔昭润前往日本宣扬儒家文化。这个时候中日两国还保持着友好的交流,去传扬一下中华的文化瑰宝也没有什么。

但是到了1937年,孔德成写了一首宣扬中国与日本“同文同种”,“江川珠泗源流合,况是同州岂异人。”就是在这一年,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他这是提前在向敌军示好吗?

当然对于他们所做的事情,我们这些后人不能够用绝对的言语去评断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毕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怕死是人之常情,这是不可否认的。不过他们错就错在了顶着孔圣人后人这个称号,自己沦陷之后还要扛起舆论的大旗标榜自己。

既然德不配位,那么干脆早点摘掉孔子后人这个帽子。身处于什么位置就必须得担起这个位置上的责任。这么多的权政更迭都可以给他们这个称号,也不过是看在孔子后人这个名字上面。

孔家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政治权利,孔圣人是时代学子的表率,也就相当于代表着万千的读书人,看中孔子的后人其实也是在变相的告诉世人,他会善待读书人,他所当政的朝代会善待读书人。他们一边跪舔当朝政党,一边又在向世人标榜,实在是令人不齿。

文/史海观复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邦的崛起堪称最富戏剧性的逆袭剧本。这位出身沛...
2025-09-12 01:04:09
原创 ...
嘉靖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547年十一月壬午日,北京皇城内一片火光...
2025-09-12 01:03:30
“公司楼下惊现古墓”,熟悉...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张家堡广场施工区域发现古墓的消息引发关注。有市民...
2025-09-12 01:03:19
艾芬达:上市首日跌4.36...
【艾芬达上市首日高开低走,投资者炒新风险大】9月11日,三大指数集...
2025-09-12 01:03:06
苏联国营企业蜕变为官僚垄断...
1975年6月6日《人民日报》英雄的人民 光辉的节日 学习马克...
2025-09-12 01:02:56
原创 ...
大明王朝在崇祯即位之时,已经走到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境地。这个时候,急...
2025-09-12 01:02:45
原创 ...
蜀汉的灭亡 刘备在建立蜀汉政权之后不久便去世,随即诸葛亮接管了政...
2025-09-12 01:02:24
原创 ...
清朝的雍正皇帝是一位极具治国才华的帝王。继承了父亲康熙的盛世局面,...
2025-09-12 01:02:22
原创 ...
《三国演义》中的一位武将,虽然在民间的声誉被大幅度高估,甚至被冠上...
2025-09-12 01:02:09

热门资讯

原创 “... 提到三国人物,许多人都会想到那句“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在这其中,“诸葛亮”和“庞统”两位杰...
原创 清... 清朝的妃子在整体上不如明朝的妃子美丽,但珍妃的美貌却如绝世佳人,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例外。 不久前,...
原创 蒙... 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将领,他们的丰功伟绩流传千古,然而同样存在许多名士却被历史的尘埃掩埋。在这众多...
原创 清... 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扮演了选拔人才的重要角色,分为文举与武举两类,允许不仅仅是文人参与考试,也为...
原创 嬴... 在现代中国,人们的名字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姓和名。姓氏是家族传承的重要标志,象征着家族的根基。姓氏不...
原创 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这是荆轲在准备刺杀秦王之前所吟诵的诗句,字里行间透露出一...
原创 清... 在古代,帝王常常拥有三宫六院和七十二嫔妃,这些美丽的女子不仅是帝王权力的象征,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王...
原创 关... 在历史上的“十八路诸侯讨董”战役中,关羽凭借一场惊世骇俗的“温酒斩华雄”壮举,令所有人为之热血沸腾,...
原创 蒙... 雪域高原常常给人一种神圣而宁静的印象。与中原大地的战火纷飞和朝代更替形成鲜明对比,青藏地区如同一位不...
原创 如... 如今的中国,显然在各个方面都已经超越了苏联的巅峰时期,这让许多美国专家感到震惊。然而,令人困惑的是,...